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襄阳不断夯实教育基础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5日08:30 来源: 襄阳日报

特约撰稿人陈建波全媒体记者张丽

今年襄阳市参加普通高考的有33374人,过重点线的有11089人,有6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襄阳教育已成为这座城市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改革开放初期,襄阳市教育工作面临着底子薄、基础差、成绩弱的现实。全市12周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24%,没有一个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县;大部分校舍是‘夏不避雨、冬不挡风’的土墙茅草房,全市高考上省线人数不足500人。”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经过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襄阳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差到优,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跨越。1988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两有”目标(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1997年,全市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1998年,设立襄樊学院(现湖北文理学院),正式开展本科生教育;1999年,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2005年,全市高考上省线率首次突破70%;2016年,全域通过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2018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10000人大关(达到10335人),本科上线率达到60%以上……

近年来,襄阳市教育加快发展。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实现了“普九”有学上到均衡发展“上好学”质的飞跃。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省市级示范高中占普通高中总数的64.3%,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跨入“中国百强高中”行列。

为了缓解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襄阳市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幼儿园。在改造硬件设施的同时,为了以强带弱,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校,襄阳市组建了若干个教育集团。如:市三十三中与原襄阳十中组建了市三十三中教育集团,恒大名都小学与原环宇小学组建了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襄阳市还大力实施“高品质教育、高品位学校”发展战略,开展“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米公小学的书法特色、市二十五中的科技特色、昭明小学的书香文化等在全国有名。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襄阳市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开展了“襄派教育家”工程、“双培养”工程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襄阳风格、襄阳特色、襄阳情怀的“襄派教育家”集群;倡导教育家办学,选任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棒、政治素质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校长。同时,襄阳市稳步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优质高中自主招生,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制度,不断提高名校指标到校比例,每一名学生都享有到优质高中上学的机会。

如今,襄阳三中新校区已投入使用,襄阳四中、三十六中新校区建设正顺利进行,襄阳三中实验中学、四中实验中学、五中实验中学和襄阳中职园区建设及湖北文理学院迁建等一个个大项目正稳步实施,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拔地而起,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襄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城融合蓬勃发展。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入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湖北文理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结束了襄阳不能独立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落户襄阳等工作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