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襄阳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小实事”展现“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10:59 来源: 襄阳日报

2019年12月26日航拍的樊城环形绿道。去年,我市中心城区新建绿道31.07公里。全媒体记者王虎李旭晖摄

全媒体记者龚莉黄可

推窗见绿,出门皆景,城里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诗情画意。

宽阔的水泥路犹如玉带,跨越山峦,伸向远方。一个个扶贫项目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从农村饮水安全到集贸市场改造,从建设跨街天桥到打通“断头路”,影响民生的一块块短板被补齐;从教育惠民、停车场建设,到老旧小区改造、农村污水处理,襄阳人的“幸福清单”日益拉长。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从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动,一诺千金,一大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同步推进,襄阳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

共享发展成果“一个人都不能少”

“我家祖祖辈辈吃的都是屋檐水、堰塘里的泥巴水,甚至到20多公里外的鸡冠河拉水、买水吃。”谈起过去吃水的艰辛,保康县马良镇苏家寨村五组贫困群众詹明汉至今仍记忆犹新。

受益于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去年,苏家寨村饮水安全项目投入使用,村民们第一次在家里就能喝上自来水。詹明汉说,有了自来水,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靠自己劳动致富,也更有信心、更有保障了。“共享发展成果,一个人都不能少。如何让落后地区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享受发展成果,防止贫困代际相传,这是在确定民生实事具体内容时要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市政府研究室主要负责人说,饮水安全工程、脱贫攻坚工程是关系到落后地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三年来,这两项工作都被列入民生实事,相关部门也严格履行了责任,实现了硬账硬结。

据统计,2017年、2018年,全市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120426人脱贫,保质保量完成了民生实事确定的任务。“2019年,全市完成投资2.11亿元,解决了17.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至此,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问题已全部解决,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也在去年12月完成。全市农村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交通兴,百业旺。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补齐交通短板牢牢抓在手上,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南漳县推行的“公路+扶贫”“公路+产业”“公路+旅游”农村公路经济带建设模式,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于2019年11月在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被授予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好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生活保障水平“步步高”,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提高到9600元左右;如期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教育惠民工程、健康养老惠民工程等;基本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补强了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养老、教育、健康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四好农村路”越走越稳,去年100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已超额完成。

“这几年,村里通了自来水,孩子上幼儿园也方便多了……”高新区清河村的王勇说,政府承诺的实事都兑现了,没有拖延。村庄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都满意高兴。

建设大美襄阳“一个痛点都不放过”

春园西路是市区主干道,也是一条“断头路”,早在十年前就被纳入改造计划……去年,结合主题教育,市住建部门以及辖区政府、居委会主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诉求,制定破解问题的办法,促成项目如期开工。“2019年,春园西路打通工程启动。经过施工人员的努力,这条路在去年12月26日打通。”市住建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继2018年打通20条“断头路”后,2019年计划打通的16条“断头路”已全部打通。

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短板、欠账,不仅为城市添堵,更让群众堵心……对此,我市在高质量推进主干道建设的同时,用心化解城市交通网络中细小的“梗阻”。

部分中小学校门前时常出现的人车混行现象让家长揪心。2018年,七里河路人行天桥、卧龙大道人行天桥相继建成交付使用,让市二十中、市四十五中的学生、家长感到舒心。市二十中学生家长王敏说:“现在,孩子上学、放学方便多了。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也大有改观。政府为群众办事速度很快,我们当家长的非常满意。”

停车难也是让许多人感到烦心的事。随着民生实事的推进,这件烦心事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日前,轴承二路生态停车场、光彩生态停车场、山水家园生态停车场相继投入使用,为周边居民提供了400多个停车位。“头顶有大树,地面有透水砖,轴承二路生态停车场既方便我们停车,又美化了周边环境。”轴承二路居民李斌说。汉江国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中心城区计划新建改建公共停车位5000个,实际建成5419个;计划新建改建停车泊位27000个,实际建成29621个。

坚决兑现“用三年时间还市民一个美丽襄阳”的庄严承诺。各地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斐然。

在南街、胜利街,景观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建筑外立面风格趋于统一,分类垃圾箱成为标配;在滨江路,新建改建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在人民广场,一栋9层的立体停车楼即将投入使用,该地停车难问题将大大缓解;在东西轴线、凤雏大桥等项目工地上,施工井然有序,各项防尘、降噪措施落实到位,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位于襄州区石桥镇、老河口市竹林桥镇的西排子河水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管道已全部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

实施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认真排查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竭力为群众打造更加精致的生活空间。

不靠刮风靠作风,实干换来“襄阳蓝”。如今,在微博、微信上不断推送襄阳的蓝天,已成为襄阳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骄傲。为百姓撑起一片“幸福蓝”,各级政府、部门不懈努力:如期完成了“黄标车”和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实现了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全覆盖和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应改尽改”;治理餐饮油烟污染、臭氧污染和飞扬撒漏,建设鄂北防护林等一系列工作都得到严格落实,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在这一段不长的路程中,群众期待享受更多的舒适与便捷。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民生实事项目在持续推进。

2019年起,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已完成110个。此项工作,群众期望值高且诉求多样。该如何更好地回应群众?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找到了答案。去年8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老旧小区改造座谈会在中原路园景小区召开。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和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就水电气改造、“三车”日常管理、建立物业长效管理机制等热点难点问题,与居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在,该小区改造工作正处于施工阶段。小区业主周晓瑞说:“居民提出的有关停车位、景观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在建设方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相信小区的生活质量会大有改观。”

背街小巷生活环境不佳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市在2018年、2019年连续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去年改造完成了100条。去年9月,纳入2019年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计划的鹿角门街完成了整治任务。鹿角门街居民王典说:“过去,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沿街门面、招牌也显得杂乱。现在,沿街房屋被改造成仿古样式,基础设施、立面、景观节点、架空线缆得到整治,生活在这里,我们更加舒心、方便。”

清清爽爽的菜市场人人向往。2018年、2019年,我市连续实施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累计建设、改造标准化菜市场45个。2019年实施的15个标准化菜市场改造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其中,襄州区铁四院菜市场等6个项目已投入使用。

在民生实事的推动下,更加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加速走进市民生活,减量化增长的理念渐入人心。2017年至今,全市每年建设30公里绿道;累计建设和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32.97万座、农村公厕2185座、乡镇公厕269座、城市公厕495座、交通厕所14座、旅游厕所151座;在市区539个居民小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实现了分类设施全覆盖、分类效果达标准;全面禁止了投肥养鱼;基本建成了78个建制镇的污水收集处理项目。

我市每年开出的“民生清单”都不相同,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取决于每年的实际情况:已经完成的,退出清单;新发现的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纳入清单。盯住群众关注的事、期盼的事持续发力,能尽快解决就尽快解决;一时办不完的,盯住不放,分步实施。

发力公共服务“一个期盼都不落下”

“新学校宽敞明亮,教室里有智慧黑板,操场也是标准操场,环境很好,我很喜欢。”日前,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简称高新一中)新校园里,八(1)班的武彦月开心地对记者说,过去,他们在刘集小学借校上学,上厕所要排队,操场是煤渣跑道。

2019年民生实事将解决师资力量和教舍严重不足、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列为重要任务,计划在中心城区开工建设12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17790个。高新一中是最先投入使用的项目之一。校园实行数字化智慧管理,配备了智慧黑板、智慧班牌、智慧灯光、太阳能热水器等,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公益环保项目——“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态花园也即将完工。

高新一中校长王素霞介绍,新校园去年9月投入使用,解决了刘集街道办事处辖区12个村(社区)孩子和深圳工业园、襄阳科技城员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去年秋季学期,学校招生815人,每个班的学生不超过50人。“让百姓安居乐业,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持续织密社会公共服务网络,给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市政府研究室主要负责人介绍,三年来,民生实事持续在文化、健康、教育、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力,着力为百姓营造一个更有温度的生活空间。

文化惠民工程在2017年、2018年列入民生实事,累计开展惠民文艺演出2000多场次,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的建设。各地在其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也得到推广运用,让更多市民能够方便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

健康养老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任务。2018年新建改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乡镇卫生院;建成养老机构8家,累计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000张。

教育建设连续三年进入民生实事,于2017年新建改建了公办幼儿园35所,2018年新建改建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30所。2019年,全市新建改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8所,10所幼儿园已竣工,3所幼儿园去年秋季开始招生。同时,中心城区10所中小学校完成主体工程,3所学校去年秋季开始招生。

民生焦点难点热点,都是改革的着力点,顺应人民期待的一系列改革正相继启幕。市委、市政府着力书写的这份“民生答卷”,让每一个生活在襄阳的人都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责任编辑:白菲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