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襄阳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之创新篇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9日10:03 来源: 襄阳日报

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市农科院组织召开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研百项”“十四五”科研方向研讨会现场。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通讯员 贾攀 全媒体记者 毕学谦 刘佳城

优质品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十三五”以来,市农科院聚焦粮食生产安全,抓住种业创新“牛鼻子”,坚持“引”“育”结合,突出方法创新,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不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原动力”。

突出求新求变,提高良种产出效率

市农科院不断改进育种创新手段和方法,加速分子育种、单倍体技术、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及病理鉴定、检验、测试等分析技术在育种科研中深入应用,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该院生物技术团队大胆创新,引进小麦玉米杂交育种技术,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使杂交改良的小麦植株一年内就能获得纯合稳定的品系,完全打破了常规育种需要七年以上才能稳定的局限。这种全新的方法引进来后,受到试验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一开始水土不服,结果很不理想,而当时国内开展这项研究的单位寥寥无几,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该团队成员克服种种困难,查资料、找原因、改参数,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反复试验比较,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小麦与玉米花期调控、单倍体幼苗越夏加代、人工智能温室育苗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性地建立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目前该团队利用此技术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2个小麦新品种获得湖北省审定,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水稻团队利用水稻花药培养加速育种进程。通过改变花粉粒的发育程序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使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完整水稻植株的过程,快速纯合育种材料,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已成功培育出水稻单倍体植株,获得一个新的品系。市农科院通过单倍体技术、花药培养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了育种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了与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稻瘟病抗性育种等育种手段的有效融合,建立了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在加速了成果产出的同时,也提高了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引”“育”结合,增强品种有效供给

在“育”品种上,突出质量抓创新。通过“强基础”“转方式”“优结构”“抓融合”“促开放”等系列举措,提升育种创新质量,加速品种供给。五年间,共育成小麦、水稻、玉米、芝麻、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9个,是“十三五”初期的两倍,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其中:利用单倍体技术育成的首个小麦品种襄麦D31于201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实现了零的突破;弱筋小麦品种选育也实现历史性跨越,育成的首个弱筋小麦品种襄麦21于202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实现了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强筋小麦品种创新齐头并进的创新格局;育成的水稻不育系襄313A、襄3S,填补了襄阳水稻不育系品种空白,标志着襄阳水稻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继育成了夏玉米襄玉1317、襄玉431、春玉米襄玉655、鲜食玉米襄甜糯402,实现了多点突破,形成了多元化品种供给。

在“引”品种方面,突出“特”字做文章。紧盯襄阳特色产业发展品种需求,以高档优质稻、虾稻、专用麦、粮饲兼用型玉米等特色品种为重点,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引进、筛选和示范,一大批专用品种在企业得到应用,帮助企业做强了品牌。五年间,共引进鉴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农作物新品种900余个,筛选出适宜襄阳种植的专用小麦、优质中稻、虾稻、不同类型甘薯、适制高香茶以及棉花、油菜、花生、玫瑰、食用菌等特色农作物新品种40余个。该院油菜团队从近百个油菜品种中筛选出中油杂19、华油杂62、大地199等三个“双低”品种作为我市油菜主导品种进行推广。这三个油菜品种最大的优点是抗病抗倒伏能力强,出油率高,适合全程机械化操作,特别是“双低”特点,对人体健康饮食十分有益,新品种的广泛应用,也使我市油料作物的双低率达到100%,在国家历次抽检中均达到合格标准。水稻团队围绕“稻虾共作”绿色高效模式集成,在襄州区龙王镇的万亩稻虾共作基地,连续多年开展虾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步鉴定出了桃优香占、荃优822、粤禾丝苗、农香24选、襄禾香1号、襄NR21等6个适宜品种,满足了全市“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联合市、区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开展高档优质米品种筛选、示范推广、技术集成等工作,积极对接农业生产企业,助力了全市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市农科院引进和培育的新品种在襄阳每年推广应用面积在200万亩以上,为襄阳直接贡献粮食18亿斤以上,增创效益约2亿元,为稳定襄阳百亿斤粮食产能做出了应有贡献。

服务产业需求,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近年来,市农科院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减肥减药、有机生产、高效种植模式等绿色轻简高效集成技术创新,解决了一批生产上急需的关键技术。

该院水稻团队通过示范与推广机械精量旱穴直播轻简化栽培方法,实现了直播水稻节水节肥、抗灾稳产、增效。通过播种现场观摩、关键管理环节现场指导、测产验收等活动,带动了全市水稻直播轻简化科学、有序发展,示范基地达到出苗整齐一致、杂草控制到位、水肥管理科学,亩产达到650-720公斤,较同类品种普通栽插方式增产3.5%,每亩节约成本150元左右。

小麦团队聚焦稻茬麦连作技术瓶颈,组织开展稻茬麦免耕技术试验示范。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着力小麦少免耕绿色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引进筛选出免耕播种机型2种,制定栽培技术规程1项,并以合作社为载体建立免耕带旋条播技术核心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小麦生产。截至目前,全市每年稻茬麦少免耕全旋和带旋播种技术应用面积约160万亩,亩平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亿元。

油菜团队一直在琢磨与新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如何调控提高种植密度、水肥衔接、适宜播种时间等关键技术环节。经过持续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收获了成果。目前,我市油菜亩均种植密度已从新品种推广前的8000株增加到现在的20000株,品种出油率从五年前的34.6%提高到现在的42.3%,亩均产量达196.8公斤。出油率的提高,对粮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效益;而对农民而言,产量提高后就是实实在在的增加收入。“十三五”以来,市农科院共集成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有机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高效种养等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30余项,其中市级地方标准技术规程16项。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技术和模式每年示范推广面积约2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最强内动力。进入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的市场需求,市农科院正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围绕需求搭平台、针对问题谋创新、突出效益强支撑,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科技资源,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助推襄阳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责任编辑: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