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襄阳奋力打造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6日10:16 来源: 襄阳日报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

襄阳位于全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居汉水中游,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国务院确定的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抓住机遇、持续奋斗、不辱使命,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全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客货运输网络逐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理念全面践行,襄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市。

战鼓声声,号角催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一极两中心”总体部署,全力建设全国高铁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全国公交都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将襄阳打造成为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固定投资再创新高。“十三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亿元。其中,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亿元,较“十二五”增长5%,在全市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铁路建设全面提速。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北段建成运营,郑万高铁襄阳至万州段加快建设,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即将全面开工,襄阳迈入高铁时代。浩吉铁路投入运营,货运铁路网更加完善。全市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铁路网,“三纵”为浩吉重载铁路、焦柳铁路、郑万高铁,“三横”为汉丹铁路、襄渝铁路、汉十高铁。

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麻竹高速西段、保宜高速、绕城高速东段、老谷高速、枣潜高速襄阳南段等5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保神高速全线贯通,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加快推进,襄阳至南漳高速开工建设。“十三五”时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342公里,总通车里程达到736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3.7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所有县(市)通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形成了布局合理、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骨架网。

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提质。新建改建一级公路182公里、二级公路775公里,实施国省道大中修工程766公里,顺利通过国家公路网质量评定。结合国省道改建、大修工程以及“绿满襄阳”三年提升行动,“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取得显著成效。207国道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动工。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万公里,普通公路网密度达到1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5%,实现县县通国道、镇镇通省道,所有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475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3345公里,新建桥梁89座,危桥改造171座。完成安防工程7871公里,启动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8万公里,水泥(沥青)路突破2万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撤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南漳县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宜城市、老河口市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0个,示范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南漳县被列为全国农村公路管养改革试点县。枣阳市农村公路建设获省政府通报奖励。

汉江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汉江梯级开发加速推进,雅口枢纽开始蓄水,新集枢纽开工建设。积极打造南北向水运通道,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小河港即将开港运营,主城区梯子口旅游码头以及旅游渡运码头相继建成。成功引进盐田港,市政府与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汉江港航发展(湖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城一港一主体”战略得到实施。完成襄阳港总体规划修编,已报省政府审批,汉江航运辉煌指日可待。

客货运输站场覆盖广泛。襄阳东站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襄阳汽车客运西站、宜城市高速汽车客运站、老河口市高速汽车客运站、谷城县北辰汽车客运站、保康县高速旅游客运站等8个高等级客运站建成投用,实现市区有枢纽站、县市有二级站、乡镇有五级站、村村有简易站及招呼站。浙江传化、金鹰重工、浩吉铁路等一批全国重点物流企业在我市布局,建成襄阳保税物流中心一期、襄阳金鹰重工公铁联运物流园一期等一批物流园区。全市等级客运站达到97个,市区物流园区达到18个。

客货运输网络逐步完善 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襄阳机场T2航站楼和2600米跑道投入使用,民航通达城市29座、通达航点31个,民航网络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开通高铁可直达北上广深。开通省际公路客运班线129条,可覆盖国内15个省(市);开通省内市际班线91条,可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开通市内班线670条,可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和乡镇。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组织开通了襄阳—南阳、襄阳—荆门定制客运业务,激发了道路客运“门到门”“点到点”的比较优势;组织开通了机场快客,初步解决了襄阳机场到市内各县换乘不便的问题。襄阳被列入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发展市区公交线路86条,建成公交专用道138.3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98.2%,全市小康社会公交服务指数达到100%。“河谷”一江两岸实现了公交跨区域互通。全市发展旅游客运车辆308台,开通景区旅游线路5条。市区发展巡游出租车2200辆、运营网约车1300辆,共享单车控制在5万辆左右。保康县城开通了巡游出租车,结束了该县不通出租车历史。畅通的外部运输体系和完善的内部运输系统协调发展、无缝衔接,构建了我市完善的客运体系,能很好地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积极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大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三级网络节点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积极推进公转水、公转铁,铁水联运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截至2020年底,全市铁、水、公、空货运量占比分别为6.79%、4.88%、88.32%、0.01%,铁路、水路货运占比逐步提升,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引导物流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12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探索“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厚载科技、骆驼物流、中电凯源、蓝硕科技等4家物流企业获得网络货运经营许可证。物流统计发布步入正轨,襄阳市交通物流发展服务中心被表彰为全国物流统计先进单位。大力推动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宜城、襄州、谷城等地先后开展农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邮政在乡”和“快递下乡”工程,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和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两个100%”。

大力优化道路运输车型结构,提高客运中高级车型比例,发展经济实用的农村客运车辆,鼓励使用低油耗、低排放的新能源环保车型。截至2020年底,全市营运客车达到2696辆、8万座,营运货车达到7万辆、100万载重吨;营运船舶达到357艘、665客位、21万载重吨。“十三五”时期,全市公路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4.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05亿人公里,货运量12.9亿吨、货物周转量2475亿吨公里,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襄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90万人次大关,货邮吞吐量达到2800余吨。

深化“放管服”改革 绿色交通务实重行 智慧交通亮点纷呈

全市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127项交通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调整,压缩办理时限。撤销城区5个交通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民服务中心交通窗口集中受理。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各县(市、区)交通部门将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当地交通窗口办理。持续推进交通垂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交通政务事项“一网覆盖、一网通办”。持续简政放权,取消了船员服务簿签发、公交线路运营合同审批、4.5吨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许可等相关事项。按照“放管服”要求,将市级办理的道路客运、货运、危运、出租车等从业资格证,委托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属地办理,极大方便了从业人员办事。

完成“两非”整治任务,取缔非法砂场401处,腾退岸线132公里,完成人工复绿47.1公里、复垦359亩,取缔非法涉砂船舶1142艘。结合“十年禁渔”工作,取缔涉渔船舶3689艘。常态化开展汉江市区段水域清漂,关闭一级水源保护地小北门渡口渡船。建立船舶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大力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4艘生活垃圾、污水、油污水回收船投入使用。在全国非长江干流地区率先推广应用“船e行”APP,成为全市“攻坚年”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抓好国省道扬尘整治,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大力推进机动车维修路边店专项整治,基本消除露天喷涂现象。联合市环保部门,建立完善机动车检验、维修I/M制度,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深度治理。

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监管系统(一期)试运行,城市绿色配送监管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出租车电子发票、“襄阳出行”APP等系统上线运营,市公交集团大数据分析平台运行成效显著。《襄阳市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农业银行襄阳支行投资7500万元参与建设,该项目作为我市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单体项目,即将实施建设。我市公交一卡通成功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市区公交车支付终端设备全面升级,实现多种支付方式。达安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测试基地通过国家级认定,全国仅3家,湖北仅1家。宜城市搭建了物流服务信息平台,方便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对接物流供需信息。南漳县建成运营全省首家县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老河口市建成运营全省首家县级智慧交通物流信息中心。

构建综合大交通 当好发展“先行官”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把襄阳打造成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切实构建七大系统,全力建设全国高铁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全国公交都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完成综合交通运输投资154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规划建设,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

构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继续巩固襄阳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成郑万高铁襄阳南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全力谋划建设合襄高铁,实现襄阳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核心城市高铁连接格局,全面迈进“高铁时代”。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高速铁路达到507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948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干线铁路网。“四纵”为呼南高铁、郑万高铁、焦柳铁路、浩吉铁路,“四横”为汉丹铁路、汉十高铁、襄渝铁路、合襄高铁。

构建外联内畅的公路系统。全面建成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成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襄阳至南漳高速。积极推进襄阳至宜昌、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打通襄阳至西南和华东地区的快速通道。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915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4.6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四纵两横一环一支”高速公路网。优化完善国省干线主通道,加快207国道改建、河谷汉江大桥、宜城汉江二桥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全市国省干线改造,抓好南漳、保康、谷城三县交界区域对外通道建设,全面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末,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0%,主要经济干线达到一级公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以乡镇对外双通道、乡镇内部双循环、行政村通双车道为主要内容的“三双”工程,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改善农村环境。

构建绿色生态的水运系统。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贯通襄阳以下汉江千吨级航道。加快襄阳新港建设,以小河港区、唐白河港区为重点,以河谷港区建设和余家湖港区转型发展为支撑,建设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港口。借助盐田港的海铁联运经验和班轮航线优势,全面实施“江海联运、港港联动”战略,构建汉江水运大通道。深入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绿色航运。

构建优质高效的航空系统。加快完成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和T2航站楼国际区改造,启动T3航站楼前期研究,提升襄阳机场服务能力。加快发展通用航空,高标准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引进通航产业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序新开航线和加密国内热点城市航班,积极开辟国际航线,拓展襄阳机场航线网络,完善轮辐式航线网络架构,力争202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50万人次。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

构建便捷顺畅的客运系统。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依托高速铁路,加快建设谷城、南漳、保康、宜城公铁换乘中心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统筹考虑高铁、动车、民航、长途班线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坚持公交优先,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发展。坚持区域公交服务“一盘棋”,实现襄州和中心城区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进城班线公交化运行,巩固优化“村村通客车”,提升旅游客运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各种运输方式运力配置合理、无缝对接、城乡一体、内外通达的客运系统。

构建货畅其流的物流系统。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围绕构建“一核引领、四港驱动、多点支撑”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物流园区整合集聚,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定位清晰、运作协调、组织严密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引导盐田港、传化、浩吉铁路等市场主体发挥龙头作用,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引导“公转水”“公转铁”,着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构建现代智能的信息化系统。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建设智慧出行信息平台、物流货运配送信息共享平台、交通运输监控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等,在交通系统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紧紧围绕襄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抓好云计算、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在交通行业的运用,建设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园区。

力争到2025年,我市初步形成“四纵三横”干线铁路网,基本实现所有县市通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四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公路网,实现所有县(市、区)通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力争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0%,主要经济干线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实现所有乡镇有两条及以上出口通道、有两条及以上内部循环道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双车道畅通;力争汉江襄阳段全部达到三级航道标准,襄阳港总体布局基本完成。襄阳市区基本形成30分钟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周边主要城市2小时城际交通圈。基本形成“123快货物流圈”,货物实现市内1天送达、区域主要城市2天送达、国内3天送达。

襄阳港是湖北省现有重要港口,交通运输部拟将襄阳港提升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将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沟通畅联的纽带、汉江港口与长江港口联动发展的枢纽港。

襄阳港将建设成为“三个中心”:服务汉江沿线、辐射中部的汉江航运中心;铁、水、公、空集疏运体系完善的多式联运中心;服务襄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心。

襄阳港规划建设“一港双核五港区”,“一港”即襄阳港,“双核”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五港区”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余家湖港区、河谷港区和主城旅游港区。规划货运泊位82个,年通过能力达到6700万吨,最大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5万TEU。

【责任编辑:襄阳频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