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2日,高新区紫贞街道火炬社区党委联合湖北文理学院建华路校区离退休党支部,在建华路校区“红色驿站”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通讯员陈文渊 赵襄婧摄
□全媒体记者吴芳通讯员王畅 陈曦
如今,暖心“红色驿站”在襄阳市区遍地开花,面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不等,里面有书、雨伞、急救箱、饮水机、小家电等,门敞开着,老百姓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进。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方便群众办事、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中心城区213个社区在街边巷尾、小区场院、楼宇商圈等居民集中、人流量大的地方,规划建设了558个“红色驿站”,延伸为民服务基层触角,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红色驿站”成为传递党的声音的“前哨站”、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多方联动共建打造暖心“红色驿站”
在七里河路与新华路交叉口,高新区春园社区“红色驿站”的红色主题设计十分醒目。虽然这里只有26平方米,但微波炉、电冰箱、小药箱、血压仪等用品一应俱全,来这里歇脚、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春园社区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总人口18700人,辖区单位有35家。春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离这个“红色驿站”所在地较远,老人步行需要20分钟。为了方便老人就近办事,社区在这里设置了“红色驿站”,功能几乎和党群服务中心一样,还能充燃气费、办理老年人优待证等。
居民遇到难事都会第一时间来到这里。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来这里有志愿者免费手把手教;需要一颗螺丝钉,也能来这里找;下雨了,可以来借把伞……
春园社区“红色驿站”场地由航宇公司提供,社区出资装修,周一至周五,社区工作人员轮流来值班;周六、周日,则是“双报到”党员来值班。社区党委书记王鹤说,“双报到”党员充实了社区力量,分担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去年以来,我市针对中心城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未达标的社区,以“红色驿站”为重要抓手,采取配建设施移交一批、国有资产调剂一批、老旧小区改造一批、共建共享协调一批、加大扶持新建一批等措施,一社区一对策,大力补齐社区阵地面积不足、使用不够、功能不优等短板问题,提升了社区综合服务质量。
提供精准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5月12日中午,在襄城区周家冲社区“红色驿站”,厨师正忙着炒菜,香气四溢。当天的午餐菜品有红烧鱼块、回锅肉、花菜、蒜蓉油麦菜、西红柿蛋汤。
一荤一素一汤,8元;两荤两素一汤,13元,9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89岁的老人高玉双办的是3856元的年卡,每天中午都在这里吃,平均每餐10.6元。
周家冲社区与汉江国投恒泰公司合作建立“红色驿站”,提供膳食住宿、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了社区近140位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
襄城区王府口社区“红色驿站”位于热闹的南街,依托市司法局的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从统计数据看,关于房产的咨询较多。一位老人想把房子留给照顾自己较多的小儿子,律师为他耐心讲解,告诉他如何办理相关手续。“现在,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大,一旦与家长沟通不畅,就会产生心结。为了化解这些矛盾,我们聘请心理咨询师来到这里,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王府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娟说。
如今,中心城区各社区构建了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功能性“红色驿站”的“一中心多站点”阵地服务体系,推动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向小区延伸、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夯实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承接载体,为组织体系、治理力量、各类资源下沉一线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居民积极参与打造幸福和谐社区
每天下午4点多,陈营社区“红色驿站”就热闹起来,放学的孩子们陆续来到这里写作业、阅读。遇到不会的题目,还有志愿者在一旁辅导。写完作业的孩子在门前空地玩耍,很是开心。
白天,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会来这里歇歇脚、喝点水,买菜走累了的老人也会来这里歇一会。采访中,记者看到,不时有路人进来接水喝。社区党委书记王兴龙说,过去他们每天烧开水,后来来这里喝水的人多了,烧不过来,就安装了净水机。
这里经过三次提档升级,面积从10多平方米增加到70多平方米,图书从200多本增加到3000多本。为了拓展空间,社区还定做了两排有收纳功能的长凳子,让孩子们放书包。
目前,春园社区有3个“红色驿站”,陈营社区有4个“红色驿站”,因为很多“红色驿站”布局在小区里,常去活动的居民就主动轮流值班,为大家服务,形成了良好的自治局面。“红色驿站”让居民感受到党的组织就在身边、党的声音就在耳边、党的服务就在眼前,党的温暖广泛传递,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