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党建引领的高新力量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10:33 来源: 襄阳日报

高新区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襄阳市青少年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在吾悦文化广场举行。 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摄

6月4日,襄阳市七里河街道办事处新华社区举办了从邮票看百年党史历程邮票展。社区居民通过一枚枚邮票,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从中学习党史。全媒体记者 王虎 摄

每一个五年,都是一次跨越。

时序更替中,“十三五”规划已经“交卷”。这一个五年,高新区在奋斗中奔跑、在奔跑中成就,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发展新格局;开启城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践行“两山”理论,天蓝地净的美丽高新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个个可见可感的变化是高新区对“十三五”的精彩作答,勾勒出高新“十三五”改革创新的生动画卷。

回首过去五年,高新区强劲发展势头的背后,是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奋力拼搏的结果,是高新党建工作把准方向、凝心聚力迸发出的磅礴力量。“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自觉聚焦主责主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选贤任能,夯实基层基础,注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好党建“方向盘”

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统领一切的根本。“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强化理论武装,点亮信仰灯塔。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宣教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多措并举推进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执行党章党规,推进问题整改。2015年省委巡视反馈高新区问题53个,全部整改到位;2018年省委第五巡视组指出该区问题84个,已整改销号80个,已整改待销号4个;2018年市委巡察反馈该区在还建房和重点项目领域存在3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2019年省委巡视市委反馈涉及高新区牵头的5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责任全面压实,做优政治生态。“作风建设年”“落实年”“担当年”“攻坚年”活动相继开展,“两个责任”全面压实,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始终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推动监督关口前移下沉,真正发挥管党治党利剑作用,全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五年来的砥砺奋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高新区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心聚力抓发展,团结奋进破难题,敢想敢干闯新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着重培养干部人才提供党建“原动力”

“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能力,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提供了组织保障。

持续实施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三年提升行动,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各大高校合作举办基层社会治理、专家人才国情研修、自贸区建设发展等各类专题培训班、研修班25期次,让党员干部分批接受高层次、高水平教育培训;创新举办“网上党校”培训,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全国优质教学资源,让党员干部群众不出高新区便可聆听顶尖专家在线专题辅导。

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实战实绩论英雄,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全民招商、全民征迁、全民自贸”等重大工作作为磨炼干部的“战场”、识别干部的“赛场”、选用干部的“主场”,在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占比达到80%以上。直面高新区近30年来累积下来的干部人事工作难点、堵点、痛点,发扬斗争精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冰前行,机构改革、市场化改革、街道体制改革等各领域改革事项有序推进,回应干部职工关切,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投身到“三全”一线,带头外出招商引资,带头包保化解信访积案、包保环保督察问题,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示范带动,形成了勠力攻坚、同向发力的浓厚氛围。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也是经济工作。在培养优良的干部队伍的同时,高新区还实施“车城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实施高科技领军人才创业扶持工程,实施高技能工匠人才创业扶持工程,实施高层次海归人才创业扶持工程,实施高素质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实施创新平台聚才引才育才工程,按下招才引智“快进键”,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今天的襄阳高新区,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表示,高新区将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构建人才引育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高新区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火车头”提供不竭动能。

基层组织全域升级夯实党建“压舱石”

夏日傍晚,高新区春园社区“双报到”党员正在“红色驿站”值守,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居民在‘红色驿站’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党组织在‘红色驿站’发挥了为民服务的效能,‘红色驿站’就是一座党群连心桥。”春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8年起,高新区陆续打造一批“红色驿站”。这些延伸了社区治理“服务链”的“红色驿站”,正是高新区基层组织全域升级的一个缩影。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服务、治理“三大功能”。

高新区聚焦增强政治功能,着力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

发挥组织功能是体现政治领导力的根本。该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为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贡献机制力量。

同时,持续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党组织群众凝聚力。

2020年高新区共建成“红色驿站”58个,构建社区“一中心多站点”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向居民身边延伸,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被列为湖北省“十大党建工作案例”。2021年,该区计划再新建20个,着力打造居民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新平台。

此外,不断强化治理功能,着力提升党组织社会号召力。

高新区“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区47个社区共组建24个“双报到”党总支、190个“双报到”党支部,17527名党员纳入“双报到”党支部实行“1+1”管理,形成了“亮党员身份、亮服务时长、亮联系居民”的“三亮”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两新组织焕发活力打造党建新“引擎”

把党群活动阵地建在车间一线,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通过建强阵地,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班组。“向党说说心里话”“民情日记”“阳光新日”……湖北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开展特色党建活动,为企业发展凝聚了人心。

建组织、建队伍、建阵地、建机制……近年来,襄阳高新区不断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行“四个一线”工作机制,通过抓党建、强根基、聚合力,不断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创新推行的两新组织党建“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得到省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建成企业一线党群活动阵地167个,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64个;深圳工业园综合党委、襄阳博亚精工装备有限公司党委被省委组织部推荐到中组部作为全国非公党建“龙头”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单位。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奋进征程。

如今,高新区强化两新领域政治建设,将政治教育作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和专家人才培训学习“第一课”和“必修课”,以政治引领,确保健康发展不偏向。

该区积极建设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园区党建智慧服务平台,探索推行园区党建资源、需求和工作项目“三张清单”,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以实践探索,推动“四个一线”提档升级。

2020年,高新区纳入台账管理的两新组织实现党建指导员选派全覆盖,两新组织党组织总数达197个,工作覆盖率达100%,组织覆盖率提升至82.9%,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中攻坚行动,“两个覆盖”质效显著提升。

大潮逐浪高,扬帆愈前行。“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党建工作的集成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落地落实。面对全新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谱写党的建设新的篇章。

基层治理的高新样板

走进高新区新华社区卧龙小区,路面硬化刷黑,墙体、楼道重新粉刷,增加凉亭、晾晒区和健身器材……

以前,卧龙小区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外墙电线杂乱、小区路面破损、车棚破旧且漏雨。“小区脏乱差,没有幸福感。”这是居民的普遍感受。

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感。

推动基层治理,尤其需要坚持党建引领。

在党建引领下,高新区探索出了“三方联动”和“双报到”的新路径,分类施策,延伸了社区治理的“服务链”,真正实现服务群众由“最后一百米”向“零距离”转变,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幸福、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居民群众也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6月20日下午,窗外烈日炎炎,室内凉风习习。退休医生胡月清正在高新区陈营社区“红色驿站”为老人免费量血压,社区党委书记王兴龙、下沉党员王精玲和社区居民陈南梅正在商量社区暑期学生安全教育宣传事宜……

每天,这样的情景在高新区47个社区里上演着。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新区要求每一名党员下沉社区,各社区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整合自管党员、“双报到”党员参与小区防疫,让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逐步延伸到每个居民小区。

春园社区党委吹响了党员“冲锋号”。辖区党员踊跃向社区党委报到,582名“双报到”党员用实际行动协助社区构筑起全民战“疫”的严密防线。

“‘双报到’党支部由‘战时’转为‘平时’后,‘双报到’党员在日常工作持续发挥效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抓手,小区治理的局面大为改观。”王鹤表示。

春园社区以网格(小区)为单位,成立“双报到”党支部,在每一个楼栋成立“双报到”党小组。目前,社区“双报到”党总支下设“双报到”党支部19个、楼栋党小组54个,让“双报到”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真正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如今,在高新区的各个小区里,都在显著位置对居住在本小区的党员进行了公示。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公布联系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着力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

在高新区园林社区长虹盛景小区,居民楼外墙的“双报到”党员公示栏很是醒目,每栋楼有几位党员、分别联系哪几户居民、每个月服务了多少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

陈营社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组织网络体系。“居民大小事,件件放心上,事事有落实。”陈营社区第八网格“双报到”党支部书记、樊城区种子站站长崔正军介绍。

不仅如此,高新区各社区还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建立老百姓“需求清单”;“双报到”党组织精准掌握每名党员的兴趣特长和服务意愿,建立“资源清单”;与群众的“需求清单”相对接,形成“服务清单”,要求广大党员对照清单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进行登记考核。

“红色驿站”提升服务

只有离老百姓更近些,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

高新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困难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7个社区在街边巷尾、小区场院、楼宇商圈等居民集中、人流量大的地方规划建设“红色驿站”,延伸为民服务基层触角,为群众办实事,让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七里河街道办事处陈营社区“红色驿站”,是襄阳市第一个“红色驿站”。20多平方米的驿站内,有读书角、休息椅、饮水机、便民伞等设施。作为与襄阳市五洲医院合建的“红色驿站”,每周二、周四的义诊活动,都会吸引不少老年人前来就诊,而平时闲来无事,到这里量个血压、测个血糖,与邻里聊聊天,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常态。

高新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务实管用、共建共管”原则,摸清居民需求、倾听居民意见,哪里有需要“红色驿站”就建在哪里,哪里人员密集“红色驿站”就建在哪里。只统一标识名称、统一目的性质,不统一建设面积、不统一功能设置,突出个性定制,一站一特色。“把‘红色驿站’打造成居民群众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新平台,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100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秦操表示。“红色驿站”迅速发展起来,但是,要真正解决居民群众的大事小情、化解社会矛盾,还需要把各类党组织、党员的力量聚合起来,下沉到驿站。

位于七里河路与新华路交叉口的春园社区“红色驿站”场地由航宇公司提供,社区出资装修,周一至周五,社区工作人员轮流来值班;周六、周日,则是“双报到”党员来值班。社区党委书记王鹤说,“双报到”党员充实了社区力量,分担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高新区建设“红色驿站”,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千条线,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把“红色驿站”建设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凝聚党员群众的共享家园,做到“办事不出小区,服务就在门口”。“红色驿站”,实现了社区党建和服务的空间扩展和资源整合,推动了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红色物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多方参与、多方联动,将各方资源凝聚成社区治理的“一股绳”。

惠民利民共同参与

着眼群众期盼,引领群众思想,发动群众力量,是党建引领“三方联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的小区干净有序,住在这里特别舒服。别人听说我住在龙轩苑小区,很是羡慕。”高新区东风社区龙轩苑小区居民蔡秋华说,“现在,小区居民走出去特别有面儿。”

谁又能想到,曾经的龙轩苑小区垃圾成堆、私搭乱建,脏乱差的环境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居民怨声载道。

为破解这个难题,东风社区党委因地制宜,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在东风社区党委引导下,龙轩苑小区党员积极参与成立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50%。

此外,东风社区还把小区46名“双报到”党员和6名在职党员全部编入“双报到”党支部,让党员们亮身份、亮服务,投入到小区治理中。

新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提升小区的服务质量,立即从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现在的小区焕然一新,居民们进出来往都带着笑容。小区有什么活动,居民们也不再观望了,能主动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经理程家国表示。

居民是改造主力军,基层党组织是核心牵引力。

大石桥社区在老旧小区治理过程中,着重提高党员参与精度,提升党员议事能力,以“头雁带群雁”的方式,引导居民站出来、聚拢来、走进来。

高新区在社区基层治理中,用榜样力量带动引领群众参与自治。通过“红色驿站”,组织好居民恳谈会、议事会,分层次、多渠道征求居民意见,引导全员参与。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高新区各个社区(村)居民自治水平大为提高,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从“被动干”到“主动干”,小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越来越高,越来越积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高新区将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短板,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大胆探索,务实创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民生幸福的高新密码

幸福的人,各有各的感受。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然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高新区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在建设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上,也不断探索创新,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凝心聚力 夯实民生之基

“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大儿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跑到村里的小广场玩,咿呀学语的小儿子也有了玩耍的场地,感觉生活幸福满满。”高新区米庄镇清河店村九组村民母海庆说。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环节,是发展基础工程、文明进步工程、社会治理工程,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幸福工程。

垃圾堆、泥巴路、旱厕所不见踪影;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在房前屋后扎下根来,社区街巷干净整洁、芳草萋萋、树木成行,一派清爽宜人气息……如今,走在高新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这是高新区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目前,高新区已完成全域村庄布局规划,确定了22个村(社区)为美丽乡村建设主战场,分3批次逐步补齐“两基”短板,项目总投资为3.67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中的短板、欠账,不仅为城市添堵,更让群众堵心……对此,高新区用心化解城市交通网络中细小的“梗阻”。

被百姓津津乐道的工程,还有如火如荼的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高新区共改造9个老旧小区。近年来,高新区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一大批老旧住宅实现了“凤凰涅槃”。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高新区为民办实事“一步一个扎实脚印”,让城市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百姓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精打细磨 满足百姓所需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新区以精益求精的务实态度,以精打细磨的工匠精神,聚焦百姓教育、健康和文化生活,谋划民生幸福之路。

这两天,从市委编办传来好消息,高新区将新设立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和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四小学两所小学。

家住高新区融创·御湖一号小区的张女士说,自己的孩子马上要上学了,这下可好了,家门口就有学校,不用操心接送孩子了。

目前,高新区共有义务教育中小学校30所(含5所民办学校)、各类幼儿园77所。

尤其让家长欣喜的是,不少学校带着“名校基因”而来,如襄阳枫叶国际学校、高新区第四小学等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高新区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达百姓家门口。

不仅如此,市四十二中、市二十七中、米芾中学等学校改扩建工程陆续实施,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将更加合理,基本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目标。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这份贴心也体现在看病就诊的体验中。

在高新区,一支以签约居民需求为导向、覆盖全域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共为68462名签约居民提供健康服务,铸就了市民最为扎实稳固的健康防护网。

去年9月初,高新区七里河街道办事处陈营社区的王大爷,来到高新区社会事务办组织的免费测量血压活动现场量血压。“现在方便了,不买血压计也能监测血压情况。”王大爷说。

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街道,常见病不出社区,越来越多的高新区群众实现病有所医,这一切离不开该区医疗卫生提升计划的深入实施。“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累计发放计生扶助资金1100余万元;发放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和独生子女年老父母计划生育奖励补助资金600余万元;为计划特殊对象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购买护理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70余万元;免费婚检600余人次,免费孕检1900余人次等,卫生计生惠民政策落实有保障。

何止这些!

推动经济发展,让“荷包”鼓起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这些匠心独具的措施,见证着高新区把民生实事办细办好。

扶危助困 彰显城市大爱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高新区的人民是幸福的,因为大家生活在一座守望相助、彼此温暖的城市。“十三五”以来,高新区大力助推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给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通过各项举措,高新区努力让每个人基本生活无忧,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一路前行。“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和助残事业一样,养老服务关乎民生、连着民心。“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多元投入,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车城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3000多人,占比约30%,社区80岁以上老人有180多人,独居老人居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养老资源紧缺、老人生活诸多不便等问题,车城社区与湖北亿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对社区闲置资产再利用,成立了车城社区智慧康养中心。

83岁的张德雄和老伴是首批入住康养中心的老人。

一个多月过去了,张德雄和老伴在这里安了家。“不用操心洗衣做饭,我有更多精力去照顾老伴,帮她康复。女儿住得很近,女儿下班后,我们一家人还能一起散步,我们在这里过得很顺心。”张德雄说。“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已建成养老机构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民营养老机构(含公办民营)1家。养老床位达到3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张、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达每千人0.33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0.9%。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5个。15分钟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圈不断巩固完善。

见微知著,枝叶关情。高新区全力做好民生实事,把温暖辐射广大百姓尤其是弱势人群,做到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百姓需要更高的“幸福指数”。为此,高新区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在“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服务”上做文章,打造文化小康特色示范点。

答好民生答卷,汇聚激昂力量。

城市发展“风起云涌”,高新区以领头雁标准坚决扛起全市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发挥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办实办细办好民生实事,让每一个生活在高新区的居民群众都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纠错】编辑:白菲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