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10月28日,从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获悉,近年来我市清洁能源发展十分迅速,截至今年9月底,襄阳全市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266.82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的47%,预计到今年年底,襄阳地区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将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襄阳市即将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电网”。
据襄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班长谭国庆介绍,襄阳地区已完成测风工作的各风电场情况,8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5.8米每秒,为风能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襄阳全市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襄阳地区的光伏电站年等效满发利用小时数约为1000小时。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丰富的风光资源吸引了大批新能源电厂投资襄阳。
“清洁装机总量快赶上火电装机总量,襄阳将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电网’。”谭国庆表示,截至9月底,襄阳市电源装机总量为546.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79.48万千瓦;清洁能源包括水电装机容量54.99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74.44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16.43万千瓦,其余还包括少量生物质发电。目前,襄阳拥有风力发电厂11座,光伏发电厂19座,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量达21.4868 亿千瓦时。
“未来两年襄阳地区新能源电厂发展势头依旧迅猛。”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孙剑表示,根据襄阳市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建设规划预测,电源装机容量还将新增236.56万千瓦,新增电源以光伏为主,共计约135.9万千瓦,风电53.36万千瓦,水电19.5万千瓦。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网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时期供电压力,同时在能源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了强劲助力。但受昼夜变化、天气变化等影响,清洁能源输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既加大了常规电源的调节压力,也增加了电网的平衡难度。
为了应对清洁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国网襄阳供电部门加强联动,优化服务,提前介入项目可行性研究,针对受限项目出具选址变更和推迟立项的建议。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襄阳供电公司绘制了更直观的地图供投资者参考。”孙剑向记者展示了220千伏供区新能源消纳地图。地图根据襄阳地区消纳容量区间、储能配置水平等因素,采用“红黄绿”三色直观显示新能源消纳能力。
工程并网时序流程同样得以优化。孙剑介绍,供电公司建立了拟定项目并网配套工程星级评价体系,设置政府关切程度、指标取得情况等五项指标,根据指标获取情况开展1至5星级评估,评估3星及以上的提前启动收资及可研准备,确保配套工程及时安全有序并网。
截至9月底,襄阳地区新能源项目接入率达到100%。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累计消纳新能源21.486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9%。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