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释放博物馆力量 展现襄阳文脉传承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09:34 来源: 襄阳日报

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建城史。这片生生不息的家园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密集,而且独具特色。截至202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藏品及标本总量十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56件(套),珍贵文物6113件(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以襄阳好风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举办“2022年襄博鉴宝”、诗词大会、“观过去、展未来,砥砺前行”图文展、专题邮展等精彩活动,彰显襄阳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文化自信在公众心中落地生根,让博物馆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在文博中邂逅,让孩子爱上这座城

5月15日,“在诗词中邂逅最美襄阳”诗词大会在市博物馆四楼临展厅举行。25名学生身着汉服在昭明台上展示风采。活动有国宝鉴赏、镇馆之宝鉴赏、诗词竞赛等环节,孩子们在文物和诗歌之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现场,参赛学生分组进行诗词竞赛,“诗词接龙”“诗词连连看”“诗词我来写”“飞花令”等环节依次进行。诗词竞赛内容主要以襄阳籍诗人以及其描写襄阳的古诗词为主。“请问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人随沙岸向江村’,下一句是什么?”“王维《汉江临眺》中所写‘郡邑’是什么意思?”主持人随机抽取襄阳诗词库中诗句进行提问,参赛学生竞相举手作答。

“原来那么多大诗人写过关于襄阳的诗词,这里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9岁的参赛者朱子昕告诉记者,她最喜欢李白的《襄阳曲四首》。此外,社教老师为学生们普及了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以及襄阳市博物馆六大镇馆之宝等相关知识。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有关人员还为孩子们讲解了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在诗词中邂逅最美襄阳’诗词大会通过网络渠道报名参加,消息发布仅一天,人员就满额了。”市博物馆宣教科主任袁伟介绍,市博物馆常年举办馆内外社教与研学活动,拥有一群小粉丝。

据介绍,为让深藏在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市博物馆依托“昭明课堂”特色社教品牌,研发“历史+红色+科普+传统文化”的社教课程,强化线上线下联动,仅2021年累计开展“昭明课堂”特色社教品牌线下活动27场次、举办线上“昭明课堂”微课堂33期,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展示文物精品185期。

目前,市博物馆已相继招募活跃志愿者及小小讲解员3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该馆策划推出小小讲解员线上活动,让孩子们讲解襄阳文物历史和背后故事,传承历史文脉。

连接过去与未来,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5月18日,“观过去、展未来,砥砺前行”图文展在昭明台广场举办,集中展示了博物馆行业发展、市博物馆新馆项目进展、文创产品开发等情况以及我市在考古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成果。

图文展梳理了襄阳地区的考古成果,从中选取部分重要考古发现,以时代为序,以图片为媒介,展现一脉相承、传承有序的“襄阳风日”。

雕龙碑遗址地处中国古代南北文化接壤地带,距今已有6000余年,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处彩陶遗址,其光彩可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郭家庙墓群(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公墓”,所出青铜器铭文涉及曾、邓、卫、弦等国,这对于曾国历史的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菜越三国墓位于樊城区菜越社区,共出土器物206件(套),为研究襄阳三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马就在这里出土,该青铜马是目前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

目前,凤凰咀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该遗址四周有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距今约5200年至3900年,这将襄阳建城史又向前推进两千多年。

这些考古成果成为市博物馆陈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决定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的博物馆软硬件设施将达到全国同类城市一流水平,成为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风采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市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85亩,共有3组地上单体建筑,分别为学术报告厅、综合馆、修复中心。“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新馆开放后展出的文物将由800余件(套)增加到4000余件(套)。”市民林先生对市博物馆新馆充满期待。

“博物馆里看得见历史,望得见未来。”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不仅要把考古发现研究透,还要把文物展示好,让古代的社会生活“活”起来,让市民更了解这座古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扶持民间博物馆,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在昭明台广场以图文形式集中介绍了11座民间博物馆。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襄阳市国有博物馆共有9家,作为“城市文化客厅”,它们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形象代表,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我市涌现出一批颇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越来越多的私人收藏走向大众视野。

“人民群众不仅追求‘高大上’的文化,也关注身边的‘老底子’。”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积极推进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同时,我市也借助民间力量建设、扶持“小而美”的民间博物馆,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今年2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我市首批11家民间博物馆名单,分别是两峪乡农耕文化展示馆、扁洞河农家乐民俗馆、光化民俗馆、汉江奇石博物馆、李家染坊老爷车博物馆、枣阳古石(木)雕大观园、印象老家农耕民俗展示馆、凤山书院、刘猴民俗博物馆、熊银匠银文化展示馆、襄阳贞元博物馆,其藏品囊括古玩、书画、家具、奇石等多个门类,填补了我市国有博物馆展览的部分空白。

襄阳贞元博物馆位于襄阳城南街中段西侧的谯楼上,陈列区分为中国古代的计时器、陶瓷器、玉器、青铜器四个单元,藏品包括古代青铜器、玉器、石雕造像、书画、陶瓷、钱币、文玩杂项等。“襄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的收藏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襄阳贞元博物馆负责人涂盛勇说,2008年,他在襄阳一农户家的菜园里看到南北朝的画像砖,很富有历史文化价值,从那时起,他便开始研究历史与地理,收藏文物。过去的十余年里,涂盛勇奔波于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收购大量文物。涂盛勇说,他在武汉红巷博物馆群内也建有古代文物及艺术品私人综合博物馆。

汉江奇石博物馆由一座院子和一栋三层楼房组成,收集世界各地奇石几万余枚,其中精品有千余枚。枣阳古石(木)雕大观园展品丰富、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涵盖中国传统民俗石雕文化每个历史节点,全面展示中国古代优秀民俗石雕文化。同时,该馆兼具影视拍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

在众多民间博物馆中,李家染坊老爷车博物馆以宣传、推广、弘扬汽车文化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打卡地。展馆内的车辆由乡贤李从福自费收集提供,红旗轿车、伏尔加轿车、美式道奇公羊车等均在展馆中展出,让游客一饱眼福。

此外,襄阳金石博物馆、樊城记忆生活馆、印刷博物馆等一批民间博物馆也在积极申报中。“小型博物馆的展览更要从小切口入手,与其复制大型博物馆的经验做法,不如在有特色的基础上做到高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会继续积极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源,支持和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让蓬勃发展的非国有博物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化公共服务,赋能美好生活

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文旅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精品创作,坚持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抓手,展现历史厚度、彰显文化魅力。

市博物馆优化工作方式,把“襄博鉴宝”等公益文化服务延伸到市民身边。5月18日,市博物馆联合市收藏家协会举办“2022年襄博鉴宝”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鉴宝活动采取现场鉴定和上门鉴定的方式进行。

活动主会场设在市博物馆,分会场设在樊城记忆生活馆。当天,来鉴宝的市民纷纷亮出家藏“宝贝”,携带字画、瓷器、玉器、钱币、古籍等多种藏品。专家们现场鉴宝,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收藏知识。

藏友谷先生拿出家中收藏的《花鸟四条屏》向专家们请教。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李少国说:“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俞致贞的作品,在章法构图、用墨设色、审美追求上,都呈现出大家风范。”听完专家的点评后,谷先生很高兴。

藏友闫先生将双联佛造像和钱币带到现场。专家鉴定后说,双联佛造像为鎏金样式的青铜器,初步推断是唐代器物,值得珍藏。

胡女士的藏品清晚期石印版《康熙字典》已在家族中传了四代,其父亲还在上面留言,专家们纷纷为这件“传家宝”点赞。

当然,现场也少不了充满“故事”的仿制品与工艺品,这让专家们哭笑不得。

为了方便藏友,市博物馆还组织专家上门免费鉴宝,把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在襄城区藏友杨勇家中,记者看到一块重达2吨多,形似蟾蜍的石头。李少国鉴定后说,该石为藏瓷,体积大、形象完整,较为少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家住庞公的樊女士也请专家鉴定一块汉白玉雕。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万凯鉴定后说:“这是一块汉代的汉白玉雕,刻有朱雀铺首衔环图案,为古建筑构件。”“我很早就想参加鉴宝活动,但是这件汉白玉雕太重,不方便搬运。这次专家上门鉴宝,真是太好了!”樊女士为鉴宝活动点赞。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古玩收藏持续升温,收藏群体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市博物馆文博专家梁超提醒,民间收藏者应该先了解收藏知识再进入收藏市场,避免盲目参与带来经济损失。

此外,“邮票见证历史 共享中华文明”专题邮展也在市博物馆序厅展出,展品为我市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多年珍藏之物,分为文物、生肖、历史、其他类别,共19部42框。其中,不少展品与襄阳历史文化有关,一些展品上有三顾堂、多宝佛塔、诸葛亮等文化元素。5月18日,我市集邮爱好者还把盖有湖北襄阳“国际博物馆日”集邮展览纪念邮戳、贴有市博物馆门票的信件寄往全国各地。

博物馆的力量体现在可以与更多人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节假日,全家老少一起走进博物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市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从馆内到馆外,汇聚文化、教育、旅游、文创等各类社会资源的“博物馆+”平台,让更多人爱护文物、了解历史、记住乡愁,体悟温暖与感动。

全媒体记者 张亚婷 实习生 李晓楠

【责任编辑:白菲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