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枣阳入画来
--枣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枣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汉光武帝刘秀故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省“三农”综合考评十强县(市)。
2018年以来,枣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争当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把新时代美丽乡村融入“大美枣阳”发展格局。
高端谋划——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之枢
枣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市领导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带领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近百人赴浙江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坚持大员上阵,全员上阵,市委书记孟艳清领衔包保枣南循环线,市长武义泉牵头包保枣北循环线,其他市“四大家”领导也实行沿线包保。
在深入调研、反复推敲的基础上,高位对接。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三方案”“三办法”,计划用三年时间,全市整合资金20亿元,在556个村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镇村联动,编制团队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互动,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全市村庄布局规划,以及100个示范村“多规合一”的村庄建设规划。
记住乡愁——培植美丽乡村建设之根
目前,全市明确示范村111个、整治村445个。其中,2019年的示范村、整治村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20年的228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完工。
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或整旧如旧,或因陋就简,或修葺一新,或因势造景。并深入挖掘各村历史和文化特质,在全市建成了以舂陵村、皇村为代表的帝乡文化村落,以火青村、程坡村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村落,以清水店村、资山村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村落,以唐梓山村为代表的旅游文化村落。
为使乡村更加美丽和洁净,我们积极探索推广“三二一”(三水分流、两级处理、一片湿地)模式,综合治理“三水”(厕所粪污、洗涤污水、厨房污水)。
如今,放眼枣阳,美丽乡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如诗如画;泉水叮咚,林木葱茏,宛若仙境。
南城后湖村、刘升枣树林分别建有农具文化墙和农具文化吧,均是农民自觉捐献出来的犁耙耕耖,石磙碾磨,织机纺车,犹如一部简捷的农耕文明史。
发展产业——锻造美丽乡村建设之轮
枣阳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做大产业蛋糕、实现强村富民这一目标 ,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共形成八大产业集群,即粮食、林果、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稻虾共作、蔬菜、休闲旅游以及电商物流。在产业的壮大发展中,紧紧依靠并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城乡资本和劳力要素双向流动,激发“三农”发展动力。王城镇水墨佳园田园综合体由成功乡贤吴强阶投资兴建所打造的15公里全闭合柏油路旅游线路,依山傍水,曲径通幽,令人心旷神怡。整个综合体形成“春有桃之夭夭,夏有荷叶田田,秋有银杏金黄,冬有茶花漫山”的诗意景象。
为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鼓励各镇(办、区)盘活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王城镇注册成立了30多家综合服务合作社,入社股金1922万元,投放互助借款304万元,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引入新型经营业态,发展以“皇桃”为主的支柱产业。今年,聘请专业设计团队,为全市桃产业设计了logo,注册了商标,并依托阿里云平台、桃产品信息交互中心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开展在线销售,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上阵,在电商产业园网上销售“枣阳皇桃”,总销售额达4亿元以上。
留住乡韵——铸就乡风文明之魂
和谐家风带动乡风文明。有组织。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平台等阵地作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吴店镇西赵湖村引进襄阳市春雨社工服务中心,主要通过为妇女、儿童、老人和贫困群体提供一系列切近、贴身的服务,来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建成和谐、文明的农村社区。通过社工服务和农民群众自我意识觉醒,向上向善自助互助扶弱济穷,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蔚然成风。
有场地。熊集镇杜岗村、后营村,在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传述家风家训的同时,建立起开放式村民议事长廊,既是干群议事、化解邻里纠纷的好场地,也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队伍。杨垱镇桃园村成立文明新风文化宣传队,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用身边的典型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向善的新风尚。
风劲长空可寻梦,帝乡潮涌天地新。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清洁、整齐、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也深切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行百里者半九十。枣阳市委、市政府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阔步前进,描绘出更加璀璨绚丽的大美枣阳。
(市美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