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 通讯员周浩章 敖洁)8月15日,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我市将旱情纳入防返贫监测范围,落实市、县乡村振兴局领导包保工作机制,全市4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参加抗旱,对排查出的风险对象,快速反应、动态监测、精准帮扶,防止因旱情返贫致贫。
在谷城县紫金镇垭子口村,谷城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了解到种植基地内的辣椒、金丝皇菊、甜柿子等作物急需进行引水抗旱,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在垭子口村三桃子沟、天子沟上游新建两处80立方米蓄水池,保障了公路沿线120户375名群众及60多亩农作物的安全用水。
在襄州区黄龙镇明湾村,襄州区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发现泵站管道堵塞、损坏,立即组织专班人员对管道进行全面排查,筹措资金1.6万元,投入机械、劳力、沙石、水泥等,疏通渠道2800米。
旱情发生以来,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全体干部并号召全市4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脱贫地区收集群众建议,并及时协调解决;及时下发开展抗旱工作的通知,全力以赴送水抗旱,千方百计调水保收,扎实抓好监测帮扶;有针对性地对旱情严重的茶叶、玉米等脱贫产业和吃水临时困难户实施一对一抗旱帮扶;动员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对五保户、低保户、重病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进行常态化走访,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截至目前,协调应急供水车300多台套,架设临时机电泵站400多处,总提水600多万立方米,确保脱贫户在大旱之年产业收入不减。
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挥各地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作用,突出脱贫村、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对象,聚焦农户安全饮水、农业灌溉保收等重点工作,引导群众全力以赴抗旱自救,统筹安排市级衔接资金实施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努力将旱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