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奋力打造标杆城市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5日09:42 来源: 襄阳日报

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奋力打造标杆城市

——《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全面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

全媒体首席记者 严俊杰

9月14日,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全面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如何增强襄阳都市圈的竞争力、吸引力、辐射力?如何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襄阳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意见》为襄阳未来发展擘画了一幅壮美蓝图。

主要目标

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

《意见》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一丝不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环境、做多人口,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努力建成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全面增强襄阳都市圈的竞争力、吸引力、辐射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显现襄阳担当、贡献襄阳力量。

《意见》提出,到2025年,襄阳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跨越跃升,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交通优势得到新彰显,产业量质获得新提升,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襄阳都市圈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中心城市“引领、辐射、联结、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意见》指出,到2035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从Ⅱ型大城市成功迈进Ⅰ型大城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能级显著提升,现代化的襄阳都市圈基本建成,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功用充分发挥,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地位更加凸显,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能力全面增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个重点领域18项重点工作

《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的具体路径,安排了5个重点领域18项重点工作。

扎实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呼南高铁荆襄段、合襄高铁,启动襄阳至宜昌、南阳、信阳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一主五通”机场布局,完成汉江梯级开发,打通南襄盆地水运通道。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滚装运输等物流组织模式,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物流降本增效;建设襄阳铁路物流基地、浩吉铁路物流园区,形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优化公路货运,推进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园建设;提升小河港区泊位生产能力,建设汉江流域水铁联运物流枢纽;加强刘集机场货运能力建设;促进自贸片区与综保区、临空区、临港区等联动发展,推动9条外向物流通道常态化运行。

加快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供应链物流链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临站经济、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

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发展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1000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4个500亿级产业,构建“144”产业集群。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力争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

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00亿元;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稳定百亿斤粮食产量;推进生猪、粮食等10条重点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扶持壮大一批百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中国有机谷”,擦亮襄阳牛肉面、襄阳高香茶等农产品品牌。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市场枢纽和消费中心,力争202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

大抓实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力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构建全产业生态体系。

扎实推进强县工程。全力支持枣阳百强进位,宜城、谷城、老河口冲刺百强。

大力实施城市升级行动

按照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要求,突破性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资源要素集聚能力。

打造高水平现代都市。按照Ⅰ型大城市规模,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鱼梁洲生态区生态修复,加快推进东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中心、襄阳都市圈核心区;大力推动襄城区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樊城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加快襄州区融入主城区进程,加快推进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建设高效能城市设施。实施内环提速工程,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以绣花功夫保护利用襄阳古城,补齐城市危旧建筑、老旧小区、便民公厕等短板,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抚幼、住房、就业、社保等民生事业,吸引新市民到襄阳置业就业创业。

实现高层次协同发展。深化与南阳跨区域合作,积极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生态环保等联动发展,加快襄宜南一体化发展,壮大丹河谷组团、枣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

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推进高新科技城二期、三期建设,打造高水平源头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东津科学城,打造前瞻性车用新材料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加快建设尹集大学城,支持企校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飞地研发中心。

加大高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每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项目200项以上,力争2025年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分别突破1800家、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重达到45%。

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1+7”人才政策,大力招引各类紧缺人才,力争每年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70个、全职工作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200名,吸引2.1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00万人。

缔造生态生产生活美好环境

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和南襄盆地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人口宜居地、产业聚集区。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汉江一级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服务推进“引江补汉”工程。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以群众为主体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选优培强“领头雁”,高质量建设一批“红色美丽村”“绿色发展村”“文明善治村”;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提升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理论武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一揽子规划。

锻造优良作风,全力抓落实、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

增强落实能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责任编辑:白菲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