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郭炫龙 通讯员 董美丽 许东军 周向华)5月12日下午,记者在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傅岗村看到,一辆安装“北斗”的插秧机器正在秧田里耕种作业,旁边一辆同样安装“北斗”的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油菜,这是襄城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一个个生动掠影,这些大型的现代化机器活跃在田间地头,跑出了襄城农业生产加速度。
村民正操控插秧机在提田间作业。记者 郭炫龙 摄
翻耕深度、车辆时速、开沟长度、耕种面积以及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作业量等信息,在北斗智能导航终端实时显示,一目了然。欧庙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陈新斌告诉记者,“北斗”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同步数据和自动导航等功能,“北斗”应用到插秧以后,实现了自动直行、自动对行、自动插秧。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栽培质量,还大大解放劳动力,极大提高农机的“耕、种、收”作业精度、质量和收益。据他介绍,一亩水稻大约能增收400元左右。
收割机正在收割油菜。记者 郭炫龙 摄
为扩大全区北斗农用范围和规模,襄城区依托省北斗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襄城区农业农村部门的指挥调度平台。以粮油生产主产乡、镇(办)为重点,整体推进,对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存量农机和新购置农机全覆盖,不断拓展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支持北斗技术应用主体做大做强。
收割好的油菜籽转移至车厢内。 记者 郭炫龙 摄
襄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智慧化、科技化,襄城区加大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机购置的扶持力度,共投入财政资金800余万元,其中200余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办理加装北斗终端系统的购机户补贴。截止目前,襄城区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7.05万亩,共投入200余台插秧机和300余台北斗智能导航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机插率已达到70%,保障了全区粮食增产增收和质量安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