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成立的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襄阳高新区的三大园区之一。面对部分企业因为地价、物价等因素选择离开的阵痛,他们积极拓宽空间规划,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一企一策”把现有企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短暂的告别变成长远的归宿。
因为临近市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一直都不愁企业入驻。建区18年来,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44家,其中仅上市公司就有5家。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受飙升的地价和物价等影响,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选择了离开。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了清理闲置用地以及产业升级方案。高成本和政府政策的双重压力,让更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外迁,但也吸引了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入驻。
仅仅占地35亩,就拥有一家研究院和三家高科技技术企业,在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了企业的迭代升级。襄阳航空研究院所在的这个地方,前身就是九鼎环保的生产厂区。从2020年底研究院入驻以来,他们已实现产值超7000万元。
襄阳航空研究院科研部部长黄杰灵说:“研究院已经申请了专利52项,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的科技计划项目12项,荣获各级各类奖项荣誉22项。2022年12月底,省科技厅也给咱们批复备案了一个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这个综合平台也是省内除武汉市以外唯一一家获此认定的单位。”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经济发展办主任郭光峰说:“我们对园区的闲置厂房和闲置土地进行了清理,共清理闲置土地2342亩,闲置厂房84万平方米,确保了闲置土地和闲置资产增产增效。”
通过“腾笼换鸟”,让土地实现最大性价比的利用。同时,在企业和项目入驻之初,园区通过合理评估,更加积极主动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补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迭代。经过多年发展,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形成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像东风德纳、华光光学材料、葵花药业、振华宇科等龙头企业。依托这些龙头企业,高新园把现代服务检测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最大限度解决土地和发展的矛盾。
在泽融公司,一台工业CT正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质量缺陷检测。
泽融公司国家新材料微束分析分标委秘书长卢雪琼说:“当地如果没有这样的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它就要送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进行检验检测,成本会增加。另外,保障周期可能也得不到保障。目前,泽融公司已经为像航天42所的固体推进剂、襄轴的齿轮、新华光的光学玻璃以及美利信的汽车壳体等方面做了一些微观力学方面的综合分析,就有利于襄阳市这些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几台检测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周边制造业的使用,同时让最小的空间发挥出最大价值,眼下泽融公司的年产值已突破千万。
泽融公司国家新材料微束分析分标委秘书长卢雪琼说:“一方面,这种集聚能促使大家一起协同攻关,提高整个襄阳市的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大家相互补充,能够使技术、人才、设备都能得到共享,融会贯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高新技术产业园在经历工厂外迁的阵痛后,实现了快速攀升。2021年,园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2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16.2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收46.1亿元。
襄阳高新区团山镇党委副书记战茜君说:“一方面,拓宽空间规划,盘活现有的闲置厂房和闲置的土地资源,精准施策,一企一策,把现有的企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紧盯企业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发展,将企业上规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固本培源之举,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的聚集和培育,夯实增长的基础。”
从“装进篮子就是菜”到“腾、换”并举,以“换”促“腾”,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针对部分工厂外迁的情况,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手段,在“旧笼”中引入新兴产业“俊鸟”,以“腾笼换鸟”促“凤凰涅槃”,破立并举重塑产业发展新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能。(来源:汉水襄阳 作者:王亚雯 施秋阳 辜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