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冬
□全媒体记者余子威 通讯员 张蝶萍 姚敏 章晟 文/摄
3月25日上午9点,在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血液内科的病房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冬冬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捐出了被 称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也是湖北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工作室首次落户地市级医院后完成的首例捐献。
“能拯救一条生命,我感到很自豪!”身为退役军人的胡冬冬对记者说,希望受捐对象能顺利完成移植手术,早日康复、像普通人一样快乐地生活下去。
今年41岁的胡冬冬家住樊城区,2001年入伍。退役后,他与朋友合伙,一起开办了一家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并担任了书法老师。
胡冬冬热爱公益,曾多次无偿献血。2年前,在一次献血时,胡冬冬看到桌上的宣传资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于是,他当即采集血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年初,胡冬冬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是否同意捐献。
没有丝毫犹豫,胡冬冬当即表示同意。胡冬冬的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的善举,父母还为他买了很多营养品,做了丰富的美食。“你放心去捐献吧,给咱们的女儿树立个好榜样!”妻子说。
年幼的女儿虽然不知道父亲具体要做什么,但她知道父亲是一名英雄。“爸爸要去救人了,希望那个人(受捐者)能活下去。”女儿说。
随后,胡冬冬进行了高分辨检测采样,结果显示他与患者的HLA配型相吻合。为了确保捐献能顺利完成,胡冬冬加强了身体锻炼、规律作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我的职责和荣幸。”胡冬冬说。
一个星期前,胡冬冬入住市中心医院,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做最后的准备。他连续几天注射动员剂,以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
“与以前的抽骨髓取造血干细胞不同,现在我们是从外周血中采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宋越解释,此方法通过肌肉注射动员剂,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再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3月25日上午8时许,胡冬冬正式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在分离机“嗡嗡”的运转声中,经过近6个小时的采集,他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用“髓”完成一场生命接力。“我感觉挺好的,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很正常。”胡冬冬说。
接下来,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带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迅速前往襄阳东站乘坐高铁,将“生命种子”送达患者所在医院。
胡冬冬向记者展示了他临摹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希望远方的病人能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移植手术,遇到困难时要乐观面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基于捐献的双盲原则,此后虽然胡冬冬与患者血脉相通,但他是永远的幕后英雄。据了解,胡冬冬是襄阳市第46例、湖北省第634例、全国第17190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