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陈李湾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干净整洁、艾叶飘香。此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
去年2月,牛首镇政协工作组成员访遍全村800余户村民,经多次协商,村民在50余亩荒地上种艾叶,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双丰收。
近两年,襄阳市以“协商在一线·襄约来商量”为载体,持续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通过政协委员下沉听民意、搭建平台聚合力、三级书记共抓协商建机制等方式,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持续为民分忧、为民解困、为民谋利。
委员下沉,基层民意上达
4月3日下午,保康县马良镇陈家湾村“同心圆”广场,几名村民在树下坐着唠嗑。
“这里以前是私人空地,杂草丛生,现在成了村民的休闲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龙说,前年底,7名政协委员入户调研,将基层民意形成协商议题,解决了36个这样的环境治理“盲点”问题。
陈家湾村是保康县“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示范点。去年年初,村民提出,村里一条1.5公里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破损,政协活动组调研后形成报告,上报县政协。通过县政协、镇政协、相关部门协商,帮助该村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整修路面并拓宽。
如何让委员下沉取得实效?襄阳市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制度建设上,明确将政协委员参与协商情况纳入履职考核评价内容;在优化机构设置上,市委编委批准市政协成立事业单位“委员联络服务中心”;在委员培训上,要求届内至少轮训一遍。
据介绍,自“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开展以来,襄阳市建立专委会—委员活动组—委员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省、市、县2600余名政协委员全部编入基层委员活动组,开展一线调研,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搭建协商平台,面对面解决难题
将协商议事延伸到基层,奔着解决问题去。
襄阳市政协搭建318个基层协商平台,汇聚政府、群众、社会人士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枣阳市兴隆镇华阳河水库灌渠,有效灌溉面积5.22万亩,惠及兴隆、吴店、刘升3个乡镇及随阳管理区。为解决华阳河淤塞问题,枣阳启动灌渠续建工程。
去年上半年,兴隆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走访时了解到,群众对该灌渠续建工程施工情况存疑。
“我们不能忽视群众反映的‘小事’。”镇政协委员将情况向市里反映后,枣阳市政协副主席、镇村(社区)书记、居民代表与镇住建分局、华阳河水库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齐聚施工现场,开展协商活动。
“沟渠由暗渠改明渠,气味会不会影响生活?”“渠道地势较高,要提前预防出现雨水倒灌。”大家抛问题、提建议,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现场表态:优化施工方案,将群众意见转为工作措施。
将协商平台搭在农家小院、田边地头,助推化解矛盾、疏通堵点。去年,襄阳市政协共开展287场次一线协商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266件。
三级书记抓协商,建立长效机制
襄城区隆中社区种植樱桃已有30多年历史,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一点,随着种植大户的集聚,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樱桃沟”,以游客采摘体验为主。但旅游服务不强、农户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去年4月中下旬,正值樱桃采摘季,针对樱桃沟产业发展“堵点”,街道党委书记、委员活动组、种植户等人齐聚,开展了一场协商活动。
“希望把路拓宽,提升游客体验感。”“政府能不能帮我们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来?”居民、种植大户纷纷提出建议。
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政协活动组形成《关于加快培育隆中樱桃产业品牌的建议》。该建议引起了襄城区委书记周俊明的重视。很快,种植户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将2.5公里不到3米宽的道路,拓宽至5.5米;宣传部门介入,进行线上推介。
统筹推进一线协商,党建引领发挥着重要作用。襄阳市推动“三级书记抓协商”,明确村(社区)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主抓,县(区)委主要领导督办,加速协商成果转化。
当前,襄阳市各县市区正探索“调研、协商、落实”闭环机制,推动协商成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