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樊城入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联合隧道运维公司,设置防汛沙袋,加大抽排水力度,防止隧道内积水倒灌。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通讯员 秦鸿昌 摄
7月14日,市市政管理处工作人员在解放路新华书店门口疏通下水道。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通讯员 王艳华 摄
7月14日,交警在滨江大道推行被困车辆。通讯员 孟飞 张志勇 摄
市城运中心:“城市之眼”显担当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娜 通讯员李丽莎)7月14日1时,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立即启动一级值班值守,迅速进入“迎战”状态。
14日6时,市政管理处反映樊城区丹江路下穿涵洞、清河路下穿涵洞均积水30厘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城市之眼”确认后,指挥调度科迅速协调交警部门进行道路管制。
在本轮降雨来临前,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根据接入的气象数据,结合历史雨量数据,实时研判雨量雨情和城市内涝风险。由市城运中心牵头,市市政管理处、市交警支队、市城管执法委等单位共同参与,制定雨季防范城市内涝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细化工作流程,确保应急调度迅速响应。对主城区238个重点区域和易积水点位及周边泵站及蓄水池容积、泵车数量等应急救援物资进行摸底,按照地理坐标在地图上进行撒点,接入易涝点周边视频监控和物联感知设备,实现易涝点周边现场画面一屏观全,应急物资一键调取。
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市城运中心通过“城市之眼”视频汇聚平台、12345热线、物联感知设备等多种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城区历史易涝点等重点区域,及时掌握主城区积水的动态信息。发现积水问题后,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启动协调联动,协调市交通、交警、主城区城运中心等7个相关部门采取封控道路、抽排积水等应急措施,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同时,通过襄阳交通广播以及汉水襄阳公众号,滚动播报积水路段,引导市民尽可能规避危险路段,降低市民出行风险。
水利部门:科学调度防风险
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 通讯员胡晓聪)7月13日、14日,我市遭遇入汛以来最强大范围强降雨,截至14日8时,全市普降中到大雨,襄阳市区,襄州大部,老河口、谷城东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我市水利部门紧急启动值班应急方案,密切关注水雨工情,并对各地水利防汛值班室进行点对点叫应提醒,12个县(市、区)、开发区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全员在岗,时刻紧盯水库超汛限、河道超警戒水位等情况,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强降雨出现后,市水利和湖泊局紧急调度,老河口、襄州、谷城、宜城、樊城等地党委、政府领导连夜赶赴指挥中心或工程现场,调度指挥强降雨应对工作。目前,全市268座水库超汛限,按照汛期调度计划正常泄洪,无工程险情发生。
受水库溢洪影响,江河水位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水利部门提前开启襄水恒大节制闸,将襄水洪水分流,通过万山泄洪通道直排汉江,减轻主城区尤其是岘山文化广场一带内涝压力。机动抢险队紧急出动,参与襄城滨江大道的排水。
全市水利部门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策部署,严阵以待,高度戒备,全力应对,确保安稳度过本轮强降雨。
公安部门:全警动员护平安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通讯员周胤伍)713日以来,我市多地出现暴雨,局部出现大暴雨。襄阳公安全警动员,迅速行动,做实做细抢险救援、交通疏导、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14日,我市多处国省道、县乡道以及城区道路出现积水。市公安局立即启动灾害天气应急预案,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和督导检查。各地公安机关紧盯桥梁隧道、车站机场、河流湖泊、涵洞水库等重点部位,强化显性用警、动态布警,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及时救助遇险被困群众。
我市交管部门实时联动气象、水利、城管等部门,通过路面监控视频平台24小时监测暴雨区域道路情况,加强疏导和警示提醒;对出现的积水漫水、滑坡塌方险情,第一时间调度处置;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等平台,实时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宣传雨天行车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知险避险意识。
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各类灾害和次生灾害,各地公安机关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等部门,开展拉网式巡查,及时发现、消除险情隐患。
截至7月14日14时,全市公安共出动警力1530余人次、警车190余辆次,保障交通180余次,全市交通状况总体平稳。
东津新区:打好防汛“主动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科 毛陈宇 通讯员黄俊丽)防汛值守人员在岗随时处理突发状况;巡视人员上路全面巡查,低洼路段打开收水井盖方便排水疏通……7月14日,东津新区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打好城市防汛“主动仗”,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14日当天,东津新区各下穿通道开启水泵,对泵站集水池提前进行腾空抽排;市政养护单位组织人员,及时开展道路排水巡查;绿化养护工作人员前往辖区各路段进行检查,清除树木落叶和断枝;应急小分队准备好沙袋和应急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
据了解,连日来,东津新区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多措并举抓好防汛备汛工作。
东津新区制定了住建领域2024年防汛应急预案,组建城市防洪排涝应急专业队伍,对抢险车、龙吸水、排涝泵站、泵机等防汛设施设备进行检修保养;10个下穿通道均有一到两名包保人员24小时值守;组织对全区雨污水管网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管网及集水池排水通畅。
截至14日下午,东津新区各下穿通道、易积水点位经受住考验,各路段交通运行正常。
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门:
坚守防汛排涝一线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 付梦婕 通讯员谭小龙 田皓)7月13日至14日,市区持续强降雨,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启动紧急预案,迅速组织市政、路灯、绿化、房管等部门坚守防汛排涝一线,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13日夜间,针对雨量增加,市市政管理处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各突击队彻夜坚守在各涵洞、易积水点位,对积水进行全力抽排,巡视人员不间断对收水井口垃圾、落叶和杂物进行清理。
为保证照明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市路灯管理处全员到岗,出动作业车10余辆,作业100余人次,对200余条主次干道照明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巡查积水路段照明设施情况,对隆中路因路段塌方造成的1处倾倒灯杆立即进行拆除,消除安全隐患。
组织园林工人开展巡回排查,及时清理路段折枝、倒伏树木;对公园广场积水区域,以及人工湖进行抽排;对诸葛亮广场经营用户进行安全撤离;对公园、游园内的设施、水体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组织房管单位对公租房、直管公房进行安全巡查走访,提前转移低洼地带居民;仔细检查排水系统,特别是电梯井和楼道,有无雨水渗入、楼顶积水等现象,及时疏通排水管网,确保排水顺畅,路面无积水。
截至记者发稿时,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有350多名防汛队员奋战在防汛一线,对中心城区部分路段、涵洞的积水全力抽排。
城管部门:
排水清淤护安全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嫚 通讯员崔健 周旷怡)7月13日、14日,我市迎来强降雨,市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我市城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和道路畅通。
在襄城,真武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安排抽水设备和人员抽排盛丰路与环城南路路口的积水。
在樊城,环卫工人冒雨在前进路、红光路、大庆路等路段清理被树叶等杂物堵塞的下水井口,让积水尽快消退。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委了解到,各城区城管部门加大环卫力量投入,采取“人工+机械”“车轮战”的方式,对市区道路进行排水清淤,迅速恢复道路的干净整洁。
城管部门规范市区生活垃圾的收运,对市区95座垃圾转运站、571座公厕加大日常保洁和消杀管理力度,守护市民健康。
襄阳公交:
“能开尽开”运乘客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胡采棣 通讯员葛铁 赵明星)7月13日、14日,我市出现强降雨,市公交集团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在确保城区公交“能开尽开”的基础上,调派230余台应急保障车辆补充运力,动员集团内外勤职工全员上阵,参与车辆保障、公交场站维护、乘客疏散等工作。
“我们提前制定了强降雨天气应对预案,提前组织研判线路安全风险,优化完善强降雨期间线路绕行、区间运行等方案,并对运营车辆、场站设施等进行集中排查检修。”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襄阳公交还在强化值班值守、完善叫应机制上下足功夫,依托城市公交智慧调度平台全天候监控全市公交运行状况和城市路况,建立多渠道联系机制,实现集团各部门、各分公司和后勤单位的协同指挥,确保险情出现后迅速响应、及时处置、有效避险。此外,市公交集团还通过网络直播,向广大市民实时介绍城市公交运行情况,解答出行疑问,回应在线诉求,方便市民做好出行规划。
据统计,7月14日0时至18时,市公交集团共投入230余台应急保障车辆和2台施救车,疏散和帮助受困群众近2万人,通过各类公交信息平台发布预警信息、路况信息、出行引导等20余条次,依托公交热线和网上客服解决市民咨询和求助4000件。
暴雨突至村庄内涝
民警紧急转移30名被困村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通讯员罗泽宇)7月14日上午,襄城公安分局隆中派出所突然接到了紧急报警电话:辖区花栎木店村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村民的房屋内部被淹,水位已经高达腰部,而村里大多是老年人,缺乏自救能力,急需外部力量救援。
接到报警后,隆中派出所所长与教导员迅速组织民警前往救援。
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到村民的生命安全。民警火速到达村口后发现,道路已被淹没,车辆无法通行。于是,他们立即与当地民兵联系,协调来两艘皮划艇参与救援。
出发前,民警还与驻村辅警进行了详细的路线规划,仔细分析了村庄的地形和积水情况,综合村里内涝情况确定救援路线。随后,教导员龙文杰带领民警驾驶皮划艇,向被困村民家驶去。
到达现场后,民警挨家挨户地搜索被困村民,并帮助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民警成功将30余名被困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