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平、张肖)襄阳市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和深圳工业园3个园区,辖区内规上企业多达1023家。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将加强社区“大党建”工作机制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中不断找寻新机制、新模式,推行“五红共建”工作法,深化为民服务。在“红云课堂”上筑牢思想“防火墙”、“红暖养老”中托起幸福“夕阳红”、“红心托管”里守护儿童成长“童心圆”、“红色物业”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红领积分”汇聚基层治理“大能量”五个方面集中发力,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幸福高新”触手可及。
“高新讲堂”学习现场。 通讯员 供图
“红云课堂”补足党员“精神之钙”。高新区定期举办“高新讲堂”“网上党校”“园林夜校”等专题学习培训班;常态化开展“公开党课我来讲 学习榜样有力量”系列活动;在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镇(街道)、村(社区)、两新三企等基层一线分类开讲专题党课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不断夯实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的思想根基。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依托“网上党校”举办“高新讲堂”16期,先后为辖区1349余名党员干部进行“充电”提能。
社区日间照料室。 通讯员 供图
“红暖养老”实现老人“老有颐养”。高新区从辖区老年人较多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建+养老”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以服务的“精准度”提升老人们的“幸福度”。高新区党工委要求每个社区以“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围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的目标,设置日间照料室、“银发”服务中心,鼓励社区建设健康食堂和智慧康养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行、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学、助乐等“八助”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现有1161名老年人正在家门口享受着专业化的照护服务。
米庄镇连山社区“红心”托管班上课中。 通讯员 供图
“红心托管”解决孩子“看护难题”。为解决辖区孩子日常放学后和假期“看护难”的问题,高新区充分发挥引领联系服务青少年的作用,本着“孩子自愿参加,教师志愿参与”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学校老师、返乡大学生、“银龄”老人等志愿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和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以老带小”周末课堂和暑假“红心”托管课堂等,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素质拓展、游戏互动、爱心陪伴等“七彩”服务,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度过安全健康、快乐充实、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今年,“红心托管”已为辖区853名孩子提供“七彩”托管服务。
“红色物业”联席会议解决小区业主种菜问题。 通讯员 供图
“红色物业”解决小区“疑难杂症”。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新区党工委立足“小社区”服务“大民生”,依托小区架空层、物业用房等资源,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全面打造“红色物业”阵地建设,把服务群众的阵地从社区搬到居民小区,构建由“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组成的四位一体协商议事平台,通过“组织联建、阵地联用、事务联议、环境联治、活动联办”的“五联”工作机制,共同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大事”不再跑断腿,“小事”不再理还乱,“私事”不再求助难,用实际行动让物业“红”起来,小区“活”起来,住户的心“暖”起来。2024年以来,已组织召开“三方联动”工作会议50余次,为100余户居民加装电梯41部,解决13起“邻里纠纷”。
志愿者兑换积分。 通讯员 供图
“红领积分”激发治理“源头活水”。高新区聚焦增强社区共建活力,营造浓厚邻里和谐氛围,创新使用“小积分+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工作法,用志愿服务“小积分”凝聚人民群众“大合力”,撬动社区“大治理”。围绕居民实际需求和“贤人能士”的兴趣特长,成立“银发先锋”“东风姐姐”“不是事”“搭把手”等173支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开展关爱老人、护童服务、关心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的快速转变。截至发稿前,2613名志愿者为辖区28596名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多达2899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