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丁涛 王晶晶 通讯员贾榜友)7月29日,周一,柿铺街道“书记接访日”,不到八点半,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丽已经坐在街道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室里,开始接访。“每周一上午,在这里听听居民的烦心事,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刘俊丽说,设立“书记接访日”,旨在助力基层化解纠纷,帮助居民找到正确的解决路径。
周一“接待日”、周四“信访超市”……樊城区积极为居民提供“一杯水、一句话、一个化解空间、一套解决方案、一个反馈意见”,让信访群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压缩办事时间,提升服务效率。
樊城区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宣传、百名干部进百企、共同缔造、“双报到”等工作,将阵地由机关转向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社区、企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宣传法律法规、惠企惠民政策,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收集基层群众对平安法治建设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枫桥经验’的精髓。从中原街道的‘和事佬’,到屏襄门街道的‘信访超市’,再到清河口街道的‘你说我听’调解室……樊城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放、资源下沉,着力筑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不断建强解决纠纷的平台。”樊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永亮说。
樊城区委政法委常态化下沉镇(街)、村(社区),指导协助10个镇(街)、164个村(社区)抓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分析研判等,筑牢安全底线,兜牢民生底线。
辖区10个镇(街道)结合发展现状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从定中门街道的“1+4+5+N”工作法,到柿铺街道的“幸福夜话”,再到金牌调解室、法官工作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不断丰富。
樊城区还依托综治中心、警务室、调解室、红色(平安)驿站等阵地,构筑多维度、多形式的解纷平台。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社会治理平台已全面建成,全区625个社区网格、112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单位报到”“小区吹哨、多方报到”的“三哨”动员机制下,与平台有效衔接,形成排查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