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晶晶 通讯员贾榜友 熊毅)2024年3月,樊城区法院携手中原街道党工委,在铁路社区创建首个“无讼社区法官工作室”。“设立工作室旨在探索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樊城区法院院长关健介绍,推进诉源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该区积极探索具有樊城特色的“全链条”诉源治理工作法。
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全过程,发挥党组牵头抓总作用,将诉源治理作为全院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员调配、方案制定、经费保障等工作,强化规范指引,出台相关制度规范7项。
强化横向拓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向基层、行业、社会延伸覆盖,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以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枢纽,广泛凝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吸纳53名调解员入驻区法院诉前调解平台,形成涵盖多个领域的“1+N”联调化解合力,构建优势互补、专群结合、层层递进、衔接配套的多元共治格局。2022年以来,诉前委派调解案件共计3322件,调解成功2051件,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源头治理。在派员入驻区综治中心的同时,在铁路社区、樊城经济开发区、湖北新华欣保险公司设立“法官工作室”,在区工商联和汉江街道办事处设立“共享法庭”,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促进创建“无讼社区”“无讼园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共同缔造生力军作用,积极开展“法律六进”,帮助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开办“法治夜校”,把法律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强化诉前分流。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完善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推进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对分流出来的简单案件,速裁团队实行“门诊式”庭审、要素式审判,实现解纷提速。强化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优势,确保类案快办、同案同判。积极探索“诉前鉴定+诉前调解”办案模式,将委托鉴定程序前置,及时固定损失数额,促进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及时立案分流,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由68天缩短至51天。
强化全链解纷。立、审、执联动,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案件诉前、诉中、诉后每个环节,大力推行诉中委托调解模式。强化执源治理,创新适用执行通知前置程序,完善执前和解机制建设,制定执行案件执前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以一站式执行事务中心为平台,设立执前和解工作室,组建执行和解工作团队。
“长期以来,全区政法系统在推动平安法治樊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樊城区将继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加快‘一心四区’建设,做强襄阳都市圈核心支撑,打造汉江流域首位城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樊城篇章。”樊城区委书记郭方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