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龚波、陈文、何贝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还有伉俪心连心。
他们,是兄弟,是父子,是夫妻。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医生。
8月19日,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连日来,记者走进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走近这些“医心”为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从医亲兄弟 “内”“外”兼修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对医生兄弟,哥哥丁洪涛是该院西区急诊科医生,弟弟丁旭东系康复医学科主任。
这也是该院唯一一对医生兄弟。
兄弟俩出生在湖北应城,哥哥学医是考虑到奶奶常年卧床,弟弟学医则是哥哥带动。之后,两人如愿穿上了白衣大褂。
哥哥丁洪涛,1965年出生,1988年从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军工医院。他潜心钻研外科知识,很快就成了医院的“一把刀”。
哥哥丁洪涛获赠锦旗。 通讯员 供图
弟弟丁旭东,1967年出生,1990年从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彼时,他选择了内科。
“我们两兄弟在一块聊得最多的是医学发展。”丁洪涛说,虽然“内”“外”有别,但他们总有共同话题。
2007年,两兄弟同在武汉进修,丁洪涛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学习腹泌外科、胸外科的前沿技术,丁旭东则在武汉同济汲取神经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一个在汉口,一个在武昌,但我们经常见面,并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丁洪涛说,弟弟是个“拼命三郎”,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格外用心。
学成回襄后,丁洪涛在军工医院率先开展了胃癌、食管癌等一系列外科手术。丁旭东则引领着该院神经康复医学的发展。
弟弟丁旭东工作中。 通讯员 供图
2014年,随着两家医院合并,两兄弟又“意外”的成了同事。
“我在西区急诊科,弟弟的病区也在西区。”丁洪涛笑言,这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并且,兄弟俩因为患者,还时常一起会诊。
小刘,25岁。今年6月,他不慎从4米高台跌落,导致创伤性休克。彼时,小伙被紧急送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科。
来到医院后,小伙胸部以下已无知觉。丁洪涛第一时间接诊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对小伙紧急抢救,并将其送入骨科开展手术。
“小伙是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做完手术后又送入了ICU。”丁洪涛说,小伙进入ICU的同时,弟弟丁旭东就开始了康复治疗。
最初,小伙术后两个脚不能动,小便解不出。对此,丁旭东使出了“毒”门绝技。
丁旭东介绍,为了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诊疗计划,包括PT、OT等功能训练。同时,为了改善其自主排尿的功能,科室为小伙做了尿道、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检测,考虑到是下尿路的尿道外扩约肌的问题,于是就选择了做A型肉毒毒素的尿道外括约肌的注射治疗。
注射治疗后的第二天到第三天,小伙无法排便的问题迎刃而解。20多天后,他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小伙经过我们的联合治疗成功治愈,我们两兄弟都非常开心!”丁洪涛说,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据了解,近10年的时间,一医院康复科从最初的4个人奔赴西区,发展到现在的131人,从单一的亚专业发展目前7个亚专业,获得了6个国家培训基地,各具特色的亚专业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
临近医师节,丁洪涛有些话想对弟弟说。原来,丁旭东工作太拼命,曾经病倒。
“医师节马上到了,我想对弟弟说,一定要注意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丁洪涛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作息,这样才更有能量为患者服务。
是“校友”“同事”也是“父子” 医者仁心薪火传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
“初中时候,我很不理解父亲,甚至因为他陪我的时间少而心生怨恨。当我成了医生,我也有了女儿,我开始理解他。”潘大鹏说。
爸爸潘涛,重症医学科医生。儿子潘大鹏,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
潘大鹏(左)与父亲潘涛(右)探讨患者病情。 通讯员 供图
潘涛,武汉人,1987年从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后于1990年进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他被分配至大内科。
“我父母都不是医生,我学医是有些盲目的。”潘涛说,进入医院后,他从住院医师干起,一直到成长为主任医师,也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壮大。并且,他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
1993年,潘涛接诊了一名重度感染的心脏病患者。患者60多岁,又是心慌,又是高烧不退。彼时,作为管床医生,潘涛治好老人后,一家人专程从石桥镇送来了一筐土鸡蛋。
“我没有收鸡蛋,但心里感觉特别开心。”在潘涛看来,竭力治好病人,那份光荣感、自豪感让人满足。
30多年来,潘涛只休过一次公休假,大年三十也仅有一次不在病房坚守。他说,病房里有病人,他放心不下。
这份责任心,潘大鹏起初并不能理解,直到他也成了医生。
潘大鹏,1992年出生。高考后,他因耳濡目染的缘故,也报考了父亲曾就读的湖北医药学院。大四实习时,一家三口终于有时间聚在一起,这也是一家第四次共同出游。
“姥姥是医生,父亲也是医生,我也想成为医生。”潘大鹏说,2016年毕业后,他与父亲成了同事,并进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一颗仁心。对待患者,最重要的是真诚。在父亲身上,潘大鹏学到了很多。并且,他已理解了父亲的苦衷。“天天早出晚归,女儿都不认识我了。”潘大鹏说,既然选择了从医,就无怨无悔。
让父亲潘涛感觉惊讶地是,儿子从医后,一下子就学会了襄樊话。
一家的合影。 通讯员 供图
“我是武汉人,他妈妈是铁路的,我们在家都说普通话,儿子之前根本不会襄樊话。”潘涛说,儿子学襄樊话,是为了与老年患者沟通。
潘大鹏说,对于患者而言,他们听不懂很多专业术语。为此,他坚持说白话,说襄樊话,让患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其病情与治疗办法。
“对于一些慢阻肺的老年患者,我问他喘不喘他可能不理解,但我问他ru不ru得很,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潘大鹏说。
此外,父亲的好学精神也让潘大鹏格外佩服。潘涛今年59岁,依然坚持每天学习。潘大鹏说,他决心读博,势必超越父亲,从而有能力造福更多患者。
相识于高中相爱于大学 “白大褂”成为一辈子“情侣装”
“我很庆幸我们都是医生,因为能够相互理解,理解工作的辛苦,理解陪伴少的无奈……”凡磊说。
丈夫凡磊,1980年出生,泌尿外科副主任。妻子金鑫,1981年出生,疼痛科医生。巧的是,两人还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硕士同学。
“我爱人高考时作文是满分,高考后我并不知道她填报的志愿,开学后意外发现了她的名字。”凡磊说,2005年,她俩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再度成为同事。
凡磊金鑫夫妇俩。 通讯员 供图
这妙不可言的缘分,让两人走到了一起。2008年,两人喜结连理。
一个在泌尿外科,一个在疼痛科。平日里,两人还时常一起参加会诊,一起谈论救治方案,一起救治同一名患者。
伉俪同心,破解难题。
平日里,两人下班回家后,常会探讨遇到的疑难杂症。2015年,金鑫接诊了一名腰痛、腿痛的患者,但并未找到病根。
李大爷,73岁。他出现了腰疼腿麻等症状,于是来到医院就诊。然而,一番检查后,却查不出问题。
“前列腺癌有80%的概率发生骨转移,他这种情况可能是前列腺的问题。”凡磊建议老人做检查。果然,老人做筛查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
金鑫说,此后遇到腰痛、腿痛且找不到病因的患者,她会建议患者进行前列腺癌筛查。
多年的相伴,两人也有过争执和矛盾。
当两人的儿子上初一时,学校通知开家长会。当天,金鑫要参加科室会议,便嘱托凡磊前去参加。
“到了下午,我要做临时一个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根本走不开。”凡磊说,当他把情况告诉爱人后,两人就谁去参会发生了争执。
最终,两人都未能到场。
“回家后,我们被儿子批评了,说我们不重视他。”凡磊说,由于两人都是医生,时常因为工作而忽视儿子的成长。
在金鑫看来,丈夫凡磊是个十足的“钢铁直男”。为了工作,他从没修过公休假,回到家后不是休息,就是学习。
夫妻俩时常在一起探讨患者病情。 通讯员 供图
在凡磊看来,爱人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平日里,儿子的学习都是爱人和姥姥操心。并且,爱人取得副高职称的时间比他晚了两年。
“在医师节来临之际,我希望我们夫妻的生活越来越和谐,以后得节日尽量陪她,尽力表现!”凡磊说。
“作为身为双职工的医务人员,我们在工作中相互扶持,生活中相互体谅,只要能够一起为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事业而努力工作着,就可称得上‘最浪漫的事’。”金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