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蔚东 通讯员 周健)8月23日,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茂松介绍介绍有关情况,并与水旱灾害防御科、河道堤防管理局等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进入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以来,襄阳市流域性洪水连发齐发,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据统计,全市共有九条河流相继发生洪水,特别是小清河和唐河更是连发特大洪水。小清河发生了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创下实测历史记录;唐河则发生了“75·8”以来最大洪水,两河全线超警戒,对防汛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防汛抗灾现场。通讯员 供图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襄阳水利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了“三三四一”水利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成立专业指导组、督导组、工作加强班和纪律监督组,确保了防汛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实时监测、精准预报和科学调度,有效避免了多起重大险情的发生,成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防汛过程中,襄阳市的水库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共有1197座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数量居全省第一,被形象地称为“千库之市”。这些水库在防洪中起到了削峰和错峰的关键作用,累计拦蓄洪水2.34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特别是小清河上游的西排子河水库和红水河水库,分别通过拦蓄大量洪水,成功削减了洪峰流量,为下游的防洪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河道堤防工程也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襄阳市投入巨资建设的堤防工程在本次防汛中经受住了考验,保护了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小清河四桥以下城区段已建堤防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实施,在洪水期间坚如磐石,保护了下游的安全。同时,跨河穿堤建筑物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科学精准调度,实现了防洪排涝的综合效益。
在人员转移和安置方面,襄阳市面对多起洪水险情,水利部门科学研判,及时预警,果断采取了人员转移措施。全市共紧急转移安置沿河低洼地带危险区群众1.38万人,实现了无一人伤亡的目标,这是有记录以来全市应对洪水避险转移人口之最。
防汛抗洪工作中,襄阳市县各水利部门联动作战,不分昼夜地巡查排险,及时处置各类突发险情。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