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作业演示。 全媒体首席记者 安富斌 通讯员 王洪波 李凡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红南 通讯员龚红碧)9月11日,记者从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悉,为打通粮食产地烘干“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帮助丘陵山区老百姓解决“晒粮难”问题,该中心在谷城县冷集镇举办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现场作业演示暨培训活动,全市37家种粮大户和粮食收储户80余人参加。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粮食烘干中心448个,拥有烘干机1070台,批次处理能力达45934吨,但也存在烘干能力不平衡等问题。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具有机动灵活、转运方便、成本不高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丘陵山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晒粮难”问题。
活动现场,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宣布烘干作业规则和评价指标,荆门叶威、荆门科阳、湖南农友等3家企业相关人员同时进行水稻烘干作业演示。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实时检测烘干粮食品质,记录相关数据,测算烘干速率和烘干成本。
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洪波介绍,我市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既有旱作农业区、水旱轮作区,又有丘陵山区、平原岗地,急需因地制宜探索构建以大型烘干机中心为主、中型烘干点为衔接、移动式烘干机为补充的高低搭配、多层次、立体化产地粮食烘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