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坪社区吊瓜种植产业园。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摄
全媒体记者 朱贤 彭月娇 特约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龚良杰
9月1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南漳县东巩镇双坪社区,看到这个地处荆山深处的社区被云雾环绕,呈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好景象。
“山好水好空气好,很多城里人喜欢来我们这儿度假,一住就是好几天。”双坪社区居民曾庆针热情地迎上来,分享她回乡就业创业的故事。
“80后”曾庆针曾在沿海打工,10年前听说家乡建起加工厂发展香菇产业后,和丈夫响应号召回村务工,并入股建设菌棒加工厂。近年来,当地打造“菇旅小镇”,曾庆针又抢抓乡村旅游热潮,把家里的民房改造成民宿,生意很是红火。
“家人打理民宿,我和爱人在工厂上班,一年下来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曾庆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和丈夫打工收入12万余元,产业分红4万元,民宿收入4万元,家庭年收入至少20万元。
“大伙儿在家门口务工,增收了,幸福感也强了。”双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曾庆万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矿山、采石头、租水库,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日子并不富裕,“20世纪初,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当地的矿厂等被关停,双坪社区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探索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双坪社区走了不少弯路:发展茯苓产业,但交通不畅,市场行情不好,丰产了却没客户收;尝试银杏产业,家家户户投入近千元,但从种树到卖果要等10年……
“试试规模化发展香菇产业吧!”当地有名的“菇贩子”王祖亮在跑市场中洞见商机,“东巩家家户户种香菇,历史悠久,但不成规模,质量参差不齐,现在香菇市场大、品质要求高,大伙儿跟着我好好种。”
镇政府、社区“两委”考察后大力支持。2013年,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少数村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其中。头一年,200万只菌棒每只纯利润2元,收益远远超出预期,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食用菌种植队伍。
10多年来,双坪社区党委与企业共同探索出“社区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四统两分”的带农增收模式,即统一建设大棚、统一生产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管理、分户核算,实现村强民富。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2021年秋,东巩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食用菌产业链党委,推行一个产业实施、一个产业链党委赋能、一名领导牵头、一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一揽子政策扶持“五个一”产业联农机制,把组织链嵌入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党委与企业、群众共谋发展方向、共商项目建设、共助产业发展。
“产业链党委不仅为产业发展争取各类优惠政策,还帮助解决扩产、销售等各种问题。”王祖亮告诉记者,在产业链党委的支持下,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省农科院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起从菌种培养、菌棒培育到种植管理、产品加工、出口销售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为双坪社区及周边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6个,并辐射带动全县46个村发展食用菌产业。
“去年新建了三条自动化生产线,营业额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30%,给大伙儿发工资400万元,同比增长25%,今年争取更上一层楼!”王祖亮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了解到,食用菌产业是南漳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当地出台了《南漳县食用菌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中国有机谷”核心示范区优势,双坪社区形成食用菌种植、供应、加工、出口完整产业链,“中国有机谷”“南漳香菇”品牌享誉国内。依托香菇产业和紧邻国家4A级景区春秋寨的优势,双坪社区还建起电商产业园,线上年销售额8.6亿元,打造“景点+生态采摘+香菇生产基地研学”融合旅游线路,村民顺势开起农家乐、民宿。
“老百姓荷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刷新纪录,2022年破百万元,2023年达155万元,今年预计160万元!”曾庆万向记者介绍起双坪社区的“幸福账单”:吊瓜产业进入高收益期,预计产值超110万元,香菇产业稳赚23万元,纯净水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收益15万元,天然溶洞“十姑洞”增收10万元,新打造的200亩茶山增收5万元……
“双坪社区是东巩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镇已成功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外贸出口企业3家,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7.3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东巩镇党委书记何大福表示,该镇将围绕湖北省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支持双坪社区全面发展,快步推进“十姑洞”创建3A级景区,扩大“十姑洞”矿泉水品牌影响力,依托食用菌、吊瓜、茶叶等产业,打造景区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