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摄的良种场村。 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摄
全媒体记者 朱贤 彭月娇 特约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龚良杰 邓玉厅
稻田金黄收割忙,清水满塘育白芷。初秋的南漳县九集镇良种场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秋播的希望。
“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我们村如今已是明星村、示范村。”从老物件墙走到文化长廊,良种场村党支部书记朱涛向记者讲述该村的发展变化。
“变”的核心在于“改”。
地势平坦的良种场村是难得的优质农田示范区,有69个堰塘、3座水库,水域面积达560亩。过去,由于“三资”管理混乱,部分村干部履职不到位,导致库塘逐渐被少数村民非法占用,近3000亩农田多年面临灌溉难题。
2018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依照法律程序收回了全部库塘。
如何盘活这些资源?“吸取上一届班子违法违纪的深刻教训,我们罗列出暴露的问题,结合群众需求,梳理出良种场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清单,让群众知晓办事流程、干部知道廉政风险点。”朱涛说。
根据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流程,2021年9月,良种场村召开库塘经营权发包大会,经南漳县产权交易中心、财政、司法等部门核准,九集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党员、群众代表投票,30个堰塘和1座小二型水库经营权现场竞标,村集体一次性获得收益15.2万元。
“前年投放了第一批鱼苗,有5000斤,这些鱼年底就可以上市了。”村民张钊是第一批中标经营户,顺利拿下家门口水域面积近90亩的堰塘,清淤翻新后发展渔业养殖,每年收入10万元。
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8个库塘顺利被承包,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收益26万元,也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2021年,村“两委”组织村里的种田大户外出考察学习旱地改种经济作物经验,尝试种植白芷、丹参上百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该村还与中国有机谷乡村振兴帮扶专馆联合经营,采取“农户代种代养、合作社生产监管、帮扶专馆销售配送”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
“我们还想扩大规模,带领村民一起种植,争取明年种植中药材300亩以上。”朱涛算了算,今年,良种场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0万元。
集体经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近年来,良种场村聚焦用水难题,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堰塘清淤、库塘合并、搭设抽水专用电线等,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新建“小三园”60个,实现“宜菜则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种植风景树1000棵,实现村道标准化绿化;整治沙堆、草堆、柴堆、土堆、粪堆30余处,村民主动认领房前屋后的“责任田”;整治通信、电力线路乱搭乱建行为,安装路灯70盏,实现主要干道亮化。
“群众心里有一本‘明白账’。干部只有当好‘大管家’,干事才会顺当,人心才会齐。”朱涛说,现在村民乐意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对于一些关系生产生活的大工程、大项目,群众自发出力参与建设,共同缔造幸福美好家园。
如今,良种场村“改”的步伐依然铿锵。
为促进村务透明化、公开化、便捷化,提高村民对村务的知晓度和满意率,该村不仅利用展板、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对村务进行公开,同时巧用手机这个“新农具”,通过搭建数字村务平台,把村务搬到“云端”,使得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能关注家乡、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与此同时,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好婆婆、好儿媳等“五好”家庭评选,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
“良种场村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兴,是南漳县、九集镇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九集镇党委书记金权申说,良种场村通过改革,摘掉了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两顶帽子,先后获得湖北省生态村、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清廉村居建设示范村荣誉,“改”出了乡村振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