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为了一湾清水东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16:36 来源: 襄阳晚报

位于老河口市孟楼镇的污水处理厂(资料图片)

□李亚兰

曾经,农村的生活污水都倾倒在房前屋后,直排沟渠,一到夏天就臭气熏人,蚊虫大量滋生。

2017年开始,我市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于2021年初全部建成并投入市场化运营。

如今,我市乡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全部接入地下管网,经集中达标处理后再排入江河,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让数百万乡镇居民得以共享水环境治理后的成果。

实行“四个统一”,开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早在2010年左右,襄阳市就有个别经济强镇开始自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在50吨到200吨之间。运行初期效果不错,但随着污水量的逐步增加,处理能力每况愈下,有的不得不选择停运;有的虽时断时续,但处理后的水质不能达标。

2017年是湖北省开展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的开局之年。为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体系”这一目标。

2017年3月,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将开展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会后,襄阳市积极响应号召,制定了《襄阳市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在3年之内,实现建制乡镇、中心村、居民集中点、易迁点、生态敏感地带、生态脆弱区域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当年,襄阳市9个县(市、区)先后启动了119个建设点的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

为了在短短3年内实现各区域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的目标任务,襄阳市采用“四个统一”的方式,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投资、统一运营。

该项目由汉江国投旗下的湖北汉江环境资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分散在各县(市、区)的项目整合打包,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了项目的建设成本、融资成本和整体运营成本,提升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提升基建水平,探索污水处理新路径

襄阳区域内既有低丘高山,又有河湖平原,地理条件多样。为此,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选择四种污水处理工艺,以应对不同环境的不同需求,并确保污水处理成本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保证乡镇污水处理厂既建得好,又能用得好。

工程建设方面,统一施工标准、施工质量和管理队伍,筑牢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的工作基础。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导向,抽调市属国有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管理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五方责任主体,压实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同时,建立“建设、监理单位预验收-县级竣工验收-市级工作验收-省级工作验收”四级验收机制,层层把好质量关,真正把重点民生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2019年6月,湖北省乡镇污水治理项目现场培训会在襄阳召开,襄阳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获得全省肯定。2019年底,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现全覆盖。此外,智慧水务运营厂站、管网管理系统也分别于2019年12月、2021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0年,襄阳市所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稳定达标运行,通过省级验收。同时,项目建设单位获评“襄阳市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

放眼望去,一座座污水处理厂干净有序,厂区内绿化布局合理,处理后的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不仅可直排到自然水体,还能用于景观绿化、土地灌溉、洒水降尘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补齐了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短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上百万乡镇居民因此受益。人居环境的改善,又对招商引资乃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为例,该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而项目的运营维护还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由此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智慧运维管理,提升水治理效能

建是阶段性目标,管是长期性任务。2020年10月,汉江国投子公司汉江生态投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乡镇污水专业运营公司——湖北汉江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襄阳市9个县(市、区)106座厂站、4000千米管网日常运营维护、技术改造创新、智慧平台管理等工作。

2021年,襄阳市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为有效解决项目点多线长面广、运营维护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管理平台为数据基础,借助物联网、污水管网GPS定位系统和智慧水务巡检APP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起覆盖全市乡镇污水建设点的“市-县-乡”三级智慧水务云平台系统,面向污水处理厂生产人员、管理调度者、企业用户、政府监管部门与公众等多种用户群体,实现了襄阳市乡镇污水处理领域的统一监控、科学调度、精细管理。平台建设紧密贴合业务需求,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为每座厂站配置个性化的巡检路线,将厂容厂貌检查、数据核验等线下工作搬到线上,不断优化完善各项功能,实现了数据标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运维环节可视化,有效降低了项目运维成本,提高了智慧化运营成效。

项目自进入商业化运行以来,污水管网共接入约25万户乡镇百姓的厨房、厕所,接进了120多家医院及卫生所,约330所学校以及1700家乡镇中小企业。污水处理严格执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专业化”的工作标准,通过智慧化运营、技改升级、强化管网运营维护力量等措施,确保污水处理项目安全、稳定、达标运行。全国人大常委会、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及部分央企先后前来调研视察,对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的“襄阳经验”予以充分肯定。2022年9月,襄阳市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案例入选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

净化乡镇“血脉”,助建美丽乡村。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襄阳市将不断实践创新,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为全省乃至全国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提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襄阳模式”。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