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宁婧、江奇禹)一个小小的腹痛,竟能悄然演变成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9月中旬,4岁女童漾漾(化名)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从突发腹痛,到紧急转诊再到确诊为罕见疾病——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拥有30余年小儿外科从业经验的省医学领军人才杨星海教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带领小儿外科团队,争分夺秒为漾漾将坏死的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离断,并进行了小肠吻合手术,每一步都扣人心弦。
经过精心治疗,近日,漾漾恢复良好,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顺利出院。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漾漾的父母特意准备了一面锦旗,赠予该科医护人员。
患儿家人向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通讯员 供图
4岁女童突发腹痛休克 紧急转诊求治
回想起这惊心动魄的十几天,漾漾的父母仍心有余悸。
9月13日早晨,漾漾醒来后突然感到肚子痛并出现呕吐症状。妈妈发现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与往常活泼可爱的模样大相径庭,于是立即带她前往当地医院儿科急诊就诊。
当地医生经过初步检查,发现漾漾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尿量极少,血糖明显升高,且伴有发热和精神状态进一步恶化,初步判断为“休克”,并紧急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取得联系,将漾漾转入儿科接受治疗。
接诊的医师迅速为漾漾开具了腹部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超声结果显示,她的肠管扩张明显,腹腔内有积液,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也异常升高。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爱明、住院医师曾芳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漾漾已经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立即对她进行了扩容、维持血压稳定及补液等抢救措施,并紧急邀请小儿外科会诊。
确诊急性肠梗阻 争分夺秒实施手术
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强会诊后,建议立即进行彩超和下腹腔穿刺,并向小儿外科专家杨星海教授汇报了病情。
刚下手术台的杨星海教授闻讯后,立即赶到儿科重症监护室,仔细查阅病历,询问病史,并对漾漾进行了腹部触诊。在左侧中上腹,他触及了一个异常的肠管团,触痛明显。结合超声检查结果,杨星海教授判断,漾漾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很可能是急性肠梗阻所致,且腹内疝的可能性较大。
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并进行治疗,杨星海教授指示开通绿色通道,紧急为漾漾进行开腹手术探查。张强迅速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麻醉科及手术室也火速完成了小儿急诊手术所需的物品和药品准备。
手术中,杨星海教授打开漾漾的腹腔后,发现腹腔内散发出一种臭味,他担心的肠坏死果然出现了。原来,漾漾的一部分小肠钻进了发育缺损的小肠系膜中嵌顿,导致长约150厘米的小肠坏死。由于肠管嵌顿阻断了肠管的血液流通,一部分血液滞留在坏死的肠管中,不仅造成了漾漾的感染中毒,还导致她血容量不足,从而引发了感染性休克。
紧急手术中。 通讯员 供图
为了尽快切除坏死的肠管并减少毒素的吸收,杨星海教授迅速将坏死的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离断,并进行了小肠吻合手术。手术台上,杨星海教授带领手术团队紧张地进行着操作;而手术台下,麻醉医生及儿科的医师们则不断地调整麻醉药品和血管活性药品的输注,努力维持着漾漾的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 女童顺利出院
由于漾漾病情危重,呼吸和循环均不稳定,拔除气管插管后误吸及窒息风险高。因此,杨星海教授术后立即将漾漾转回儿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抗感染、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等。
经过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精心治疗,术后第五天,漾漾的病情逐渐稳定,转回小儿外科继续接受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漾漾逐渐恢复了正常饮食,并于9月27日顺利出院。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特聘专家杨星海教授介绍,腹内疝是指肠管通过腹膜、肠系膜或大网膜正常或异常的空隙突入腹腔范围内的病变。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仅占小儿肠梗阻的0.6%,但死亡率较高。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脏层腹膜与后腹膜的壁层腹膜融合不全造成肠系膜缺损,以及胎儿期肠系膜血管梗阻而发生缺血性改变。临床以急性、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为表现,以剧烈腹痛、频繁呕吐、休克为主征。小儿肠系膜裂孔疝需急诊手术治疗,可以采用腹腔镜探查。无肠管坏死时,仅需将肠管复位,如裂孔较小,复位有困难,可适当扩大裂孔,注意保护系膜血管,复位后闭合裂孔。如出现肠坏死,需行肠切除吻合术。同时要探查肠管有无其它器质性病变。
杨星海提醒,由于早期腹部无明显的外科阳性体征,因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当小孩遇到哭闹、不安,甚至呕吐、腹痛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