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樊城徐堤村: 草莓“映红”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10:21 来源: 襄阳日报

10月28日,在徐堤村草莓大棚里,村民忙着松土、除草。全媒体记者 王晶晶 通讯员 李代英 摄

全媒体记者 王晶晶 通讯员 张沛 李代英

秋日暖阳下,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堤村312国道旁,众多草莓大棚整齐排列着。

10月28日上午,蹲点乡村媒体采访行记者走进大棚看到,草莓苗宛如绿色织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深耕草莓产业40年,注册商标打造自有品牌……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年初,徐堤村入选第一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我们要让徐堤村成为襄阳‘草莓第一村’,让徐堤村乃至太平店镇村民依靠草莓过上甜美生活。”说起草莓,徐堤村党总支书记陈勇侃侃而谈。

1984年,徐堤村开始种植露地草莓。“当时大多是一家一户种植,由于是露地种植,一旦天气欠佳,发展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就会出现,但是村里一直有人坚持种植草莓。”陈勇说。

1998年,陈勇前往辽宁丹东考察草莓产业,并引进大棚草莓。2002年,在陈勇的带领下,大棚草莓在徐堤村推广开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许多新乡贤投身到草莓产业发展中来。

2012年,徐堤村村委会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草莓产业进行整合,带动成立家庭农场4个,草莓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影响力大幅提升。

2018年,徐堤村村民曹阳回到村里,流转1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大棚草莓。在具体实践中,曹阳不断掌握种植要领,种植规模从最初的4个大棚发展到13个大棚,年产草莓5万斤。

从散户种植到成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年来,徐堤村探索推进“乡贤+”工作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引导鼓励村民投资创业,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周边村民尝到了甜头。

“现在是松土的时候,为后期覆膜做准备。”10月28日上午,正在小曾草莓园大棚里做工的63岁村民廖德芬笑着对记者说,“有活儿了就过来干,每天工资60元,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

“目前,全村30多户村民种植草莓500多亩,并带动周边多个村种植草莓。现在,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带动就业760人,助力村民增加收入912万元。”陈勇介绍道。

在种植“红颜”“宁玉”等传统草莓品种的同时,徐堤村还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我们已经买来草莓苗,正在培育‘黑珍珠’‘梦之莹’等新品种,旨在提升草莓品质。”小曾草莓园老板曾荣虎告诉记者,大棚里种植的“宁玉”品种草莓预计11月底就能成熟上市。

“以前,我们最大的困扰是没有注册商标形成自家品牌,市场竞争力弱。”芳芳草莓园老板刘芳告诉记者,她家流转了26亩土地,建起24个大棚,但人手有限、精力不足,无法大量供应草莓,更别说形成品牌优势了。

不远处,莫岗村草莓种植户吴志生同样感到困惑。吴志生告诉记者,他是徐堤村人,种植草莓已有30多年。受莫岗村邀请,2017年,他来到这里流转30亩土地种植大棚草莓,同时带领莫岗村村民学习草莓种植技术。

“虽然建起了20多个大棚,每亩能产3000斤草莓,但是因为没有品牌,在销售上没有优势。”吴志生说。

为此,徐堤村合作社与5家种植大户一起成立了樊城区聚霖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于2023年9月成功注册“徐堤聚霖”商标。

“我们将持续扩大种植规模,计划跟大型商超对接,集中精力销售徐堤村甚至全镇的草莓,实现抱团发展,打响品牌。同时,积极建设草莓园区二期(450亩)项目,建设烘干车间等,开展草莓深加工,开发草莓干、草莓酱等产品,不断提升草莓‘附加值’,带领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对于草莓产业未来的发展,陈勇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