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文明绘就幸福底色 ——襄阳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09:22 来源: 襄阳晚报

2024年3月,襄阳志愿者和市民在昭明台载歌载舞,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全媒体记者李旭晖 摄

□全媒体记者孙修廷 通讯员王晓鸣 任哈雷

如今,漫步于襄阳街头,你会发现,家门口的社区更美丽了,常路过的街道更整洁了,各类民生服务更加便捷了……

这是襄阳市民生活的幸福场景,也是襄阳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结出的硕果。

2024年,襄阳市把为民、惠民理念贯穿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榜样 闪耀精神力量

一份份代表文明典范的光荣榜,一次次刻下襄阳人的名字。

2024年4月18日,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8年来送出7万余份免费早餐的方丹获评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正是这份执念,撑起了方丹那间小小的“爱心粥铺”。襄阳大学生朱伟为了救助同车游客毅然退掉剩余的12张火车票,提前结束了“五岳之旅”,并垫付1500元医药费,成为2024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候选人,再次让“有情有义襄阳人”的名片响彻华夏……

在襄阳,“小红帽”“红马甲”“小喇叭”成为一道道活跃在街头巷尾的文明风景线。他们或协助维护交通秩序,或引导垃圾分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文明正能量。

在襄城区檀溪街道滨湖社区,居民王建在参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后,按参与时长兑换到一张“滨湖优选”消费券,并成功在“滨湖优选公益集市”的一家洗车店使用。“使用了‘滨湖优选’,不仅享受到了折扣,还受到了商家的称赞和热情服务。”王建笑着说,这是志愿服务与商户的“双向奔赴”。

滨湖社区党委书记卓娅琼介绍,滨湖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在推广“社区合伙人”的基础上,招募商家打造“滨湖优选”,积极推动“滨湖商圈”文明实践积分制广泛实施,形成“社区合伙人—参与小区自治—享受消费券—带动商圈经济—回馈社区居民”的良性循环。

如今,襄阳累计注册志愿者110余万人,平均每5个襄阳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全市共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511个,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队1.1万余支。全市各文明实践所(站)共印发“时间存折”104万余份,开展“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400万小时。

伟大的事业离不了榜样的引领。近年来,襄阳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推荐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襄阳大地涌现出方丹、熊会萍、黄德印、涂晶晶、王先明、吴峰、邓发成等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集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放出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巨大能量。截至目前,襄阳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湖北省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襄阳好人”663人。2018年以来,我市还持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与学习宣传活动,累计宣传发布了170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其中9人荣获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力行 共塑文明新风

文明如风,可传温暖;文明如雨,可播善行;文明如光,可照人心。

54岁的黄德印是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经理,也是三尖山村等7个偏远村的乡邮员。多年来,黄德印奔走在大山深处,投递党报党刊、信件约700万件,无一错漏;他以质朴的利他精神,为山区老人免费带货、义务“摆渡”,先后资助十余名困难学生,把善德善行印刻在远山的每一道褶皱里……他先后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并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每周五上午,高新区七里河街道陈营社区质监站红色驿站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都会准时“出摊”,大到电饭锅,小到插排……居民都可以找社区“不是事儿”志愿服务队里的“钳工”来帮忙修理,而且分文不取。

我市确定每周五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日。2024年,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政策宣传、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2600多场次,让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满足群众所需所盼。

近年来,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襄阳落地生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风尚基地是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风尚基地,为广大群众搭建了文化文艺、文明实践、理论学习的新平台,让广大群众随时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情操。

据了解,我市在高标准完成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整合各类平台资源,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广场、交通场站等,共打造14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更多文明新风尚在群众身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建 让生活更美好

展开新时代襄阳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遍布城乡的文明之花五彩斑斓。

襄阳始终把文明创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夯基础补短板,增颜值提气质,坚持惠民利民原则,以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为切入口,以实干实绩不断垒筑城市文明新高度。

2024年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1380个,开通中心城区公交线路4条,优化调整13条,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72部,新增充电桩12927个……随着一项项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襄阳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创新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让全域导向更加鲜明。我市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强基固本、文明校园创建提质增效、文明单位创建全域覆盖、文明家庭创建增户扩面,通过“文明细胞”的培植宣传,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增强创建内生动力,健壮城市文明肌体。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单位20个,全国文明村镇24个,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文明校园3所。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放眼襄阳大地,文明如甘霖似雨露,悄然抚润着千万襄阳儿女的心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让我们唱响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歌,续写文明襄阳的幸福新篇。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