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紧盯“质量” 办出“分量” ——2024年襄阳市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10:20 来源: 襄阳日报

市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提案办理情况。

市政协委员围绕缓解停车难提案办理,在月亮湾公园便民停车场实地调研。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张斌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紧盯民生关切,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聚民智……襄阳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提案702件,审查立案547件,经并案后交办442件。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截至2024年10月,所有提案已全部办复,27件重点提案全部得到办理落实。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发挥提案在履行政协职能、凝聚各界力量、助推全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四前”工作举措,紧盯“质量”、办出“分量”,提案中的许多“金点子”转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措施,为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征集关口前移 畅通民意“直通车”

2024年4月底,委员们绕过蜿蜒曲折的小路,来到王伙小学的临时大门处,现场察看提案办理进度时看到的情况,这所小学模、基础设施都很不错都很不错,但是因为道路不通,面临着招生难题……王明浩委员在走访调研中得知王伙小学大门口无进出道路的情况后,迅速把这一群众诉求撰写为提案,并多次深入学校、村庄,走访樊城区教育局,最终促使王伙小学出口路列入城建计划,2024年底开工建设。

农工党市委会、民进市委会以及曹晓晶、谢小文等委员提出的“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放宽公积金使用范围”等提案,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修订出台《襄阳市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支持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和房屋维修资金加装电梯,支持有条件的住宅通过增设入户连廊的方式实现平层入户、无障碍通行,让群众更好享受政策红利。

民建市委会以及刘雪松等委员提出的“缓解城区停车难”“优化停车场设置”等提案,得到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的重视采纳,制定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647个,46万余个停车泊位信息接入“一张网”,推动机关事业单位1.1万余个停车泊位在春节、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广泛赞誉。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呼声作为提案选题方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集关口前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提案选题线索200余条,汇编成提案选题参考目录。2024年立案的547件提案,紧扣中心大局和民生热点,站位高、选题准、分析透、建议实,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协商沟通前置 搭建提办“连心桥”

沿着滨江路前行,休闲娱乐、遛弯锻炼的市民随处可见,这是2024年3月15日下午,市政协委员与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滨江路沿线绿化公园看到的场景。如何补齐我市体育运动公园建设短板,盘活城市空闲土地,不仅是市民的需求和呼声,也得到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2024年初,彭琼、王志刚等委员提出《关于补齐我市体育运动公园建设短板的建议》,就开展资源盘点、增设体育设施、建设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为了积极回应委员和群众关切,市政协邀请提案委员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文旅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汉江国投等部门在提案涉及的绿化公园开展提案办前协商,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问题当面问、办法一起想,让提案办得更加顺畅、更有针对性。

至2024年底,办前协商的效果已经转化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地——滨江大道南侧绿化带新增健身区域4片,新增体育器材20余件。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才能办出好结果。市政协坚持协商环节前置,实行先协商后办理、不协商不办理,让委员感到提案办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来文往”,通过“人来人往”的现场协商,进一步凝聚智慧、凝聚共识,推动提案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的办理落实。

围绕优化管家巷街区旅游环境和解决管家巷停车难开展现场协商,推动管家巷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围绕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和优化交通标识设置进行多次“微协商”,助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一年来,市政协各专委会和提案办理单位共开展提案办理协商活动120余场次,形成了多层次协商互动、多形式促进提案落实的工作格局。

工作责任前压 织密落实“一张网”

胡剑星、颜家圣等委员提出的《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与市经信部门正在推进的企业技改提质工作高度契合,我市以技改扩投资、促转型、增效益,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50强,连续四年被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为“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成效明显的市(州)。张桂清、朗慧琛、李源等委员就“加强襄阳茶文化挖掘”“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等提出提案,推动我市举办汉江流域茶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襄阳高香茶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王珺、陈光军、黄作滨等委员提出的《加强施工工地扬尘防治》《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力》《科学精准防治大气污染》等提案,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部门把提案办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深化工业源污染治理和生活面源污染管控,对7个行业300家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和深度治理,助推企业绩效提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书写了美丽襄阳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答卷。王新泉、刘杰等委员提出的《加大农村垃圾与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规范建筑垃圾管理》等提案,相关部门实施综合治理,持续深化联防联治,织密织牢了生态环境“防火墙”。

高长敏委员提出的《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的提案,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重视落实,研究加强“红色物业”建设系列举措,深入开展物业领域“大排查、解难题、暖万家”专项整治行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行业党建体系,建成“红色驿站”服务阵地1519个。宋涛、王新泉等委员提出的《筑牢网络诈骗“防火墙”》的提案,市公安局在办理过程中,坚持“打防管治建”一体推进,织密反诈宣传网,使我市电诈案件高发、多发态势得到全面遏制。

只有协力同心,提案才能办好办成。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一体推进,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协同推进442件交办提案的办理。坚持重点突破,推动27件重点提案有效办理落实。坚持上下联动,围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性议题市县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坚持共同发力,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围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开展专题视察、专项监督,有力促进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落到实处。

服务触角前伸 打好提质“组合拳”

“路中间的护栏拆掉后,我们店的生意逐渐好起来了。”4月22日,见到前来察看提案办理进度的政协委员施军,位于东风路中段的仁义批发店老板熊仁随很是高兴。

位于樊城区的东风路是一条以糖果烟酒批发和夜市餐饮为主营业务的老商业街,街道两侧商户的营业范畴相似。由于道路较窄、人流量较大,此前交警部门在东风路全路段铺设了交通护栏。虽然安全性大幅提升,但也造成了因行人穿行不便,路口铺面生意火爆、道路中段生意萧条的情况。2024年2月18日一大早,东风路上的交通护栏被调整为仅在路口处设置隔离栏,引得沿街商户连连称赞。

2024年1月,市政协委员施军在多次对城区交通护栏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后撰写的提案《关于优化襄阳城区道路隔离栏设置的建议》,被市政协交由市公安局办理。市公安局高度重视,不仅办前专门邀请委员现场沟通,还在办中不断反馈办理进度,并于办后邀请委员进行现场查看,得到了委员和市民的一致好评。一条条道路护栏的变化,也是市政协服务触角前伸,打好提质“组合拳”的精彩缩影。

李永泽、周成、孙俊丽等委员以及九三学社市委会提出的《形成婚俗改革合力》《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城市书房》等提案,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的积极响应,我市深入开展家教家风巡讲、“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传活动,促进了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

民盟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以及张荣新等委员提出的《创建“中华诗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提案,相关部门认真采纳建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词“六进”和文化展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擦亮了“诗意襄阳好风日”文化名片。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做优服务、搭好平台、建好机制,充分调动提、办双方在提升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形成提案工作合力。”市政协提案委主任靳勇告诉记者。注重从提案质量源头抓起,修订提高提案质量意见,从五个方面引导委员精准选题、高质量建言。加强提案审查把关,对问题阐述不清楚、建议操作性不强、一案多事等提案,通过电话联系或现场沟通等方式,指导提案者做好提案内容的补充、修改、完善,确保立案提案有共识、立得住、办得到。做实提案交办、督办、答复全过程监督,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清单式销号,开展提案办理质量评价,对评价中委员不满意的提案,责成相关单位二次办理、二次答复,对一次会议以来正在解决和列入计划解决的34件提案持续进行跟踪,已落实15件。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