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刘欣懿】“他让我安心住在这里,过完春节帮我找工作。”1月21日,在襄阳市救助管理站,39岁的肖坤刚告诉记者,原本他只是到这里接受临时救助,没想到被该站站长的话“暖”到了。
每年农历小年前后,该站都会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迎新春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宴席上多了两个男子。他们一个叫肖坤刚,来自贵州六盘水;一个叫刘战豪,来自河南周口。他们都是被该站站长管志伟盛情“留”下来的。
肖坤刚告诉记者,他少时父母离异,自己成婚后虽然组建了家庭,但4年前因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异。2024年12月,他在云南昆明找工作时,中介跟他说安徽芜湖有一份磨工工作,包吃包住,时薪27元。可到了现场,他才得知食宿要自理,时薪只有17元。干了4天后,他决定离开。此时,肖坤刚身上的钱已经花光,只能求助当地的救助站,随后被送到襄阳市救助管理站,由该站工作人员接力护送他回家。
刘战豪的情况大同小异,他的老家已没有亲人,他性格内向,一直没找到工作,不得不露宿街头,最后被接到了市救助管理站。
这两个人其实都不想回家,他们更想找一份工作。管志伟得知他们的想法后,把他们“留”了下来,打算帮他们解决问题。
“帮受助人员找工作似乎不是救助管理站的主职主业,为什么打算这么做?”面对记者的提问,管志伟说,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保障、民政兜底制度的不断健全,当下流浪人员越来越少。因此,救助机构逐渐从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救助,从临时救助深化为源头救助。
“虽然按照规定,送他们回家即可,但如果能帮他们找到工作,不仅能从源头上避免他们再次遇困,还能为襄阳留下两个年轻的建设者,我认为是值得的。”管志伟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