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春风送暖 “就”在襄阳 “职”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8日20:26 来源: 襄阳日报

2月6日,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暨“‘就’在襄阳·‘职’创未来”新春大型招聘系列活动在襄城区岘山文化广场启动。全媒体记者 安富斌 摄

2月6日,招聘人员为求职者答疑解惑。全媒体记者 谢勇 摄

2月6日,求职者认真筛选岗位信息。全媒体记者 李旭晖 摄

襄阳人社部门:

服务前置让“春风行动”更暖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张旭 夏姣)“从那么远的地方接我们回来,再送到这里现场选岗,第一次体验到‘一条龙’服务。”2月6日,一辆辆大巴车缓缓驶入襄城区岘山文化广场,来自襄州区双沟镇的李先生高兴地说。

为切实做好春节前后劳动者返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的就业服务工作,助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开门稳”的目标,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暨“‘就’在襄阳·‘职’创未来”新春大型招聘系列活动。

襄阳人社部门提前谋划,在“暖”字上下功夫,派出多支返乡服务小分队,奔赴全国多地接运返乡群众,并直接对接企业,让市民就业“先人一步”;在“链”字上做文章,5家人力资源集链式服务站同开,并联动分布各区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完整的同链岗位体系增强本地企业吸引力,帮助襄阳留住更多的人才。

襄州区黄龙镇有近4000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从事纺织加工、家政等行业。1月14日,襄州区人社部门派出一支由8人组成的“春风行动”接岗服务队,奔赴盛泽镇接运返乡群众。

1月15日,接岗服务队向苏州市湖北商会、襄阳商会、襄州商会推介当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就业政策、创业补贴政策以及新农人工作推进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1月16日下午1点,黄龙镇160多名技能人才踏上返“襄”之路。

记者注意到,招聘会现场还提供“现场定岗”、“职”通探岗等特色服务,5家人力资源机构分别代表20名有意向上岗的返乡人员与5家重点企业现场签订劳动合同,各分会场同步进行;活动现场还安排了就业“职”通车,有意愿的求职者可直接到相关企业探岗。

“部门服务只有前置一些,市民就业才能快人一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金雪竹介绍说,今年以来,人社部门提前摸清返乡人员就业需求1.5万个(次),采集企业用工需求2.4万个(次),组织专车、专列开展“接人返乡”服务21次、接人返乡2100多人,设置“情暖返襄”服务点12个,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2.2万份。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专项招聘、返乡创业等活动116场(次),组织企业3270家(次),提供岗位8.2万个(次),签订劳动合同8332人,签订返乡创业协议项目536个,为重点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帮扶。

枣阳:企业“打擂台” 吸引求职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毕学谦 通讯员李明 马全兵)2月6日,2025年枣阳市“春风行动”新春大型招聘系列活动在汉城广场举办,吸引175家企业参加,提供9800余个就业岗位。

招聘会现场还开辟了零工招聘区、劳务品牌展示区、技能培训展示区、政策宣传区等,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劳务对接、创业扶持等服务。同时,为宣介枣阳市重点企业和劳务品牌,主办方还创新开展了企业“打擂台”活动,来自该市的部分重点企业、劳务品牌代表、就业创业培训机构等上台开展宣介,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人社部门还安排了8辆就业“职”通车,帮助有意向的求职者实地探访企业,现场签约。

今年“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该市共走访摸排务工返乡创业意愿人员1089人,组织开展招聘活动19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600余人。

枣阳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钟林娜介绍,今年一季度,该市计划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场(次)以上,预计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28万个(次),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返乡回流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襄城:围绕六大特色产业链靶向引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霜 通讯员董美丽 文梅 刘紫瑶)“围绕襄城区重大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需求,此次襄城区共提供技术岗位、管理岗位827个,靶向发力,满足辖区工业企业的用工需求。”2月6日,在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暨“‘就’在襄阳·‘职’创未来”新春大型招聘系列活动现场,襄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尚军红说道。

近年来,襄城区围绕生物医药、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产业链,吸引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华药)、华电国际(襄阳华电)、航天科技、中国化学、上海雅本、龙蟠科技、湖北凌晟药业、湖北荆洪生物科技等大批重点企业落户。

招聘会现场,湖北荆洪生物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前公司新上了一条生产线,近期将进入全面量产,“新员工入职后,将迅速补充到生产一线,助推企业快速达产达效。”

据尚军红介绍,新年伊始,襄城区经济开发区各大企业产销旺、扩产忙,用工需求大,为吸引更多产业工人、技术工人进园区就业,即日起至3月底,该区计划集中举办30多场(次)招聘活动,进一步做实、做细、做精、做优就业服务,保障群众稳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宜城:

近20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宋敏 通讯员周波 李少鹏)2月6日,2025年宜城市“春风行动”暨“‘职’等你来·‘就’在家乡”新春大型招聘系列活动在燕京花苑举行。

本次招聘活动为期两天,共有121家企业参加,涵盖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8类产业,提供就业岗位5600多个。据统计,当天共吸引1.3万人次进场咨询,近20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宜城市领导现场为18名返乡创业代表发放返乡创业扶持资金10.5万元、返乡创业贷款810万元,切实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蓝马甲”公共就业服务站、“直播带岗”、就业创业指导、劳动者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专区,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指导,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培训援助。

宜城发布、云上宜城、宜城融媒抖音号等平台对招聘活动进行全程直播,观看人数达11.7万人次。

南漳:搭建“供需桥” 畅通“就业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彭月娇 通讯员代雪)“公司有哪些福利?”“月休几天?”“公司会进行岗前培训吗?”……2月6日,南漳县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在南漳·‘职’创未来”新春大型人才招聘会在该县文化中心广场开展,求职者穿梭于各企业展位前,详细了解岗位工种,认真浏览岗位需求、薪资福利等信息。

此次招聘会共吸引县内外110家企业进场,提供就业岗位7500多个。活动现场,南漳县人社部门设置服务咨询台,向求职者发放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彩页、意向需求表等,为求职者进行培训指导,讲解稳岗就业优惠政策及务工维权知识等。同时,求职者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得更多招聘信息,在线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报名应聘。

据悉,此次招聘会通过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等方式,让广大求职者了解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相关政策。当天共有1.2万余人(次)进场咨询,1100多人与用工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南漳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从2月7日开始,每隔3天左右在涌泉、峡口、安集等人口密集的社区组织开展小型招聘活动,并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常态化开展“周三就业直通车”招聘活动,还将举办网络直播招聘活动,时间持续至3月底,力争促成更多的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

老河口:以AI技术赋能高质量就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姜雁冰 通讯员王雅丹 李闻)2月6日,老河口市“春风行动”新春大型系列招聘活动在该市抗战广场拉开帷幕,共组织172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8256个就业岗位,吸引5300余名求职者进场咨询。

老河口市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龚斌晖告诉记者,“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将持续到3月底,通过进园区、进乡镇、进村组、进社区,开展多频次、小规模的招聘会,做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动,线上不打烊,线下不重样”,全力满足劳动者就业和企业招工需求。据悉,今年“春风行动”启动以来,该市累计开展招聘活动8场,共提供就业岗位9610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06人次,签订就业合同237人,走访摸排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意愿1136人,吸引463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招聘会现场的智慧就业专区让求职者耳目一新。“就业小知”可提供服务网点、业务登记、政策问答、找培训、找工作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并通过AI技术分析求职者个人信息和求职需求,智能匹配相关政策和岗位。

在外地务工的王新说,今年该市运用AI技术,给广大求职者提供了较大方便,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扫码答题后,有岗位信息推送,“我很有信心在家乡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

谷城:

技术类岗位用工需求量大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程备 通讯员程林)2月6日,谷城县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在谷城·‘职’创未来”新春大型招聘活动,百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5000个工作岗位,不断推动人口、产业双集中,助力县域经济“开门红”。

当天上午8时30分,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走到企业展台前,详细了解用工信息并询问福利待遇情况。“我想面试销售岗位。老家的企业发展势头很旺,工资跟外面比也不差,关键是离家近。”求职者钟开亮说。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沈道理告诉记者,今年企业计划新增50个就业岗位,包括锻造、热处理和数控加工等工种,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促进技术工人尽快成长成才。

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非常重视新媒体营销,计划招聘一批有思想、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培育本土乡村网红,开展直播带货,让茶叶等农副产品“驾云出山”。

据谷城县人社局负责人帅德阳介绍,此次招聘活动共有100多家县内企业参加,涵盖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饰等重点产业,提供岗位5000个,其中技术类岗位占比超50%,吸引3000余人前来求职,达成就业意向685人,后续还将巡回举办30多场招聘活动,有效解决就业与用工“两难”问题。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