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 争先进 扛大梁 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15:57 来源: 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雪飞 通讯员 曾虎 张惠惠

全市“新春第一会”擂响战鼓。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全市经济大区,襄州区如何在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担使命、勇作为?近日,记者采访了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

问:全市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会吹响勇争一流、担当奋进的冲锋号,作为全市最大的城区,襄州区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答:全市“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加快发展、提升能级的强烈信号,其中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奋斗目标,推进“两资三能”工程是实施路径,务本务实、真抓实干是工作要求。襄州区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全市经济大区,地处汉十关键节点、南襄盆地要冲,是连接襄(阳)南(阳)、联通鄂西北以至汉江流域的重要“桥头堡”和襄阳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襄州区将自觉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明方位、找定位、谋作为,知重担责、奋勇争先,不断砥砺“抢”的意识,抢机遇、抢政策、抢项目,坚决在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争先进、扛大梁,争当重要增长极。

一是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全面对标落实和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存量增量政策,围绕城市更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等,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省市预算内投资以及“两重”“两新”等政策资源,超常规做好审核备批、用地、规划等前期手续,力争项目获批数量和资金规模实现最大化,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对接“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部署要求,统筹全区资源能源、园区厂房、物流仓储等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供需匹配,用市场的手、找社会的钱,全力扩大增量、做优存量。

三是抢抓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机遇。发挥好襄州农业优势,围绕正大、盼盼、鲁花等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引充高能级科创主体,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正大(中南)研究院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巩固拓展种子“芯片”产业优势,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

问:贯彻落实“两资三能”工程任务,襄州区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市委部署实施“两资三能”工程,是加快提升襄阳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推进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襄州区将聚焦推进“两资三能”工程,增强“拼”的劲头,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一是在做大投资底盘上加力比拼。加大立项争资力度,争取更多政策红利落地襄州,做好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60个,开工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和入库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9%以上。

二是在做强主导产业上加力比拼。推动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根植性产业强基补链锻长板,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动正大向100亿元迈进,长源东谷、际华3542向20亿元迈进,培育丰正汽配、金恒昌、新希望等一批过5亿元、10亿元企业,做大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在做精新兴产业上加力比拼。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清洁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车储能、妙壳精密制造、远景风机、三黍新材料等做大做强,争创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等国字头示范试点项目。

四是在做实项目建设上加力比拼。持续落实好“招落一体”、重大项目落地提速“26211”、项目秘书等机制,攻坚克难做好土地、资金、服务等全要素保障,推动朗格新能源观光车、志耀生物、广东北部湾、新兴际华、樊卷乳业等在建项目应开尽开、尽快投产。

五是在做优发展环境上加力比拼。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减时间、减次数、减材料、减环节“四减”行动,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两跑一解”等活动,“一企一策”做好项目、企业帮扶,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五更”营商环境。

问:襄州区将从哪些方面汇聚干事创业、真抓实干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答:我们将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全力推进“四转”。

一是转观念。坚决破除“跟跑思维”,树立“领跑意识”,以创新胆识争资争项、招引项目、推进项目,变“低头赶路”为“抬头造路”、变“被动答题”为“主动出题”。

二是转惯性。坚决从“舒适区”走出来,只为解决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增强担当精神,抓住一切可能,把目标变成现实。

三是转作风。发扬“铁打襄阳”精神、“拼命三郎”精神,敢于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动真的、来实的、碰硬的,务本务实、务求实效。

四是转方式。坚持激励和约束同向发力、督促与考核同频共振,推动政策协同、机制协同、工作协同,鲜明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开刀”,全面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