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徐勇—— 务本务实 真抓实干 加快推进襄阳城市新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1日10:43 来源: 襄阳日报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全媒体记者 毛陈宇 通讯员 柳凡

全市“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襄阳担当、贡献襄阳力量”,在东津新区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会后,记者围绕东津新区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访了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徐勇。

问:全市“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通过“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增量。东津新区在抓好立项争资、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具体思路?

答:全市“新春第一会”结束后,东津新区迅速行动,成立工作专班、拿出专项方案,以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为主线,召开了襄阳城市新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全力跑出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动能,努力打造襄阳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把立项争资作为“头等大事”,突出“快、实、抢”,在快速研究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东津城市新中心功能定位和区域优势,与国家战略精准对接,谋深做实项目支撑。比如,程力新富近零碳智慧超级工厂项目就是针对国家支持的低碳领域谋划的。像这样承接政策资金和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高质量项目,东津目前已经储备了62个,拟争取政策性资金超过140亿元,且还在滚动更新。我们将时时盯、时时抓、时时跑,抢抓战略机遇,力争让更多利好政策转化为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的真金白银。

二是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突出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以大湾区工业园、东津云谷等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集聚的东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以“津事今办”和“企航之家”政务服务为名片,以乡情友谊为纽带,着力招引一批就业容量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完善东津产业链条。同时,坚持大员上阵、全员招商,我个人带头认领招商任务,带动全区大抓招商,力争全年开工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30亿元,其中入库项目投资额不低于160亿元,当年投资额不低于40亿元。

问:全市“新春第一会”提出要通过“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促进投资有效,更好激发存量活力。东津新区在盘活存量、提升现有产业质效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当前,挖潜、盘活存量对东津新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东津新区将把达产释能作为“第一抓手”,把技改提能作为“关键一环”,把强链聚能作为“重要引擎”,全力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发展质效、夯实发展支撑。

在达产释能方面,坚持激活潜能、用活政策、盘活资源“三手并用”。扎实开展好“四上”企业调研服务,仔细梳理并坚决破解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达产达效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不低于20%。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实施好“一企一策”,大力支持腾龙汽车、程力新富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足马力、满产扩产,力争今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不低于10%。做好资源盘活文章,发挥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市规划展览馆、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等场馆集聚优势,争取今年举办3场至5场演唱会、10场至15场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60场文化节庆活动,把场馆资源变为发展资本,把活动和赛事流量变成人口和消费增量。

在技改提能方面,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抢抓“两新”“两重”机遇,鼓励引导传统电子信息企业“智改数转”,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不低于15%。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发挥好隆中实验室、华科工研院等科研平台和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等高校优势,重点围绕腾龙汽车、长飞光坊、卓茂科技等领军企业和细分行业冠军企业,全力支持固态氢能源汽车、新型陶瓷材料等研发攻关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将科创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胜势。

在强链聚能方面,坚持点的突破、链的协同和群的跃升“三步并走”。聚焦程力新富超级工厂、博通联盟未来产业基地、神通天下锂电池等“链主”企业,用好大湾区工业园、东津云谷孵化中心、中南高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在建)等产业平台,全力壮大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集群集聚发展,力争3年内经济总量翻番,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