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宜城聚力“两极”激活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10:20 来源: 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宋敏 通讯员 邬玲玲 李勤

去年,宜城市七届市委全会上提出了“南经开”“北临港”经济发展战略,即南以宜城经济开发区为主导,北以小河港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区为依托,打造宜城经济发展“两极”。2024年,宜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跨越5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7.5%。

2月19日、20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宜城经济开发区和小河临港经济区,感受到了“南经开”的蒸蒸日上、“北临港”的欣欣向荣。

“南经开”形成产业“聚宝盆”

在宜城嘉施利6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调试设备。工厂相关负责人龚正桃告诉记者,项目已通过评审,争取月底试生产。

“去年4月开始施工,仅用10个月就完成工厂建设。”龚正桃介绍,该项目是总投资100亿元的云图控股磷酸铁生产项目的7个子项目之一。

在天舒纺织智慧工厂内,11万枚高速纱锭全速转动。公司总经理高立新表示,春节后电力供应稳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产棉纱40余吨;订单总额达5200万元,生产计划已排至6月。

宜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丽介绍,开发区内企业复工率达100%,正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是“南经开”的“园中园”,也是全省第一批D级化工园区。D级,意味着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较低,意味着更大的产业承接范围以及更安全的生产条件。所以,该园区成为“南经开”快速发展的引擎。

“作为省级首批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级的园区,我们已集聚精细化工企业近40家,引进培育了嘉施利、回天新材、海螺新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高端精细化工为主导,生物医药、化工新材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成为宜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今年已吸引65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落地,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72%,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亩均投资和税收均增长9%。”杨丽说。

“北临港”初现临港产业带

2月20日,在宜城小河港码头,数十辆大卡车正在装货。

“今天有15000吨硫磺抵达小河港,这批货物是湖北汉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中东进口,准备分销到襄城、宜城、南漳三大化工园区。”湖北港口集团汉江有限公司小河港分公司总经理王有刚介绍道。

据悉,2024年,小河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00余万吨,同比增长28%,涉及化工原材料、建材、矿石、粮食、饲料等。

如今,小河港共开辟航线41条,覆盖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与长江中游的湘江、赣江和淮河一带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5年1月,小河港已经启动二期前期工作,港口二期建设将与疏港铁路二期同步完工。届时,我们港口的年吞吐量将达500万吨以上。”王有刚介绍。

依托公铁水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襄阳都市圈区位优势,小河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临港产业经济,招引了物资储备、仓储物流、绿色建材、能源供应和临港制造等一批适港产业,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快速发展。

2月20日,在小河港附近的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船舶建造现场,工人们正对一艘新船进行舾装。这是该公司自2024年7月份以来建造的第三艘船舶。

“我们的智慧绿色船舶迁建项目一期已建成厂房面积14400平方米,一期建成后,年可建造智能绿色新能源船舶20艘。二期计划建设集配中心和3号、4号船台。整个项目达产后,我们年产值将可达5亿元。”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智慧绿色船舶制造产业链项目总经理许元涛介绍道。

目前,小河临港经济区已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宜城火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小河港煤炭储备基地项目、葛洲坝建材产业园、朱市铁路货场改扩建、绿色智能船厂四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所有项目建成后,小河港集疏运能力将明显提升,重现汉江黄金水道舟楫往来的繁荣景象。

“未来,我们将聚焦‘湖北特色产业集聚区’‘襄阳港产城融合示范区’‘汉江流域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目标,把小河临港经济区建成汉江流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建成汉江生态经济带规模最大、示范带动作用最强的沿江临港产业带。”宜城市小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松林说。

“双平台”释放无限潜能

2月20日一大早,在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新建成的危化品智慧停车场,场内危化品运输车正排成长队等待装运货物。

“该停车场是集业务联系、车辆管理等综合职能于一体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通过专业化集中管理,可以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郑凡介绍道。

为加快推进宜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宜城市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

目前,东片区形成“八纵八横”的路网格局,核心区域内水、电、气、亮化、绿化实现全覆盖;西片区经贸大道、雷河南路已全线贯通,形成“两纵四横”路网格局,“一企一管”实现全覆盖,配套服务显著提升。

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了一批链上企业落户安家,形成了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聚宝盆”。

在宜城“新春第一会”上,杨丽表示,会议聚焦支持“南经开”“北临港”高质量发展,既是战鼓也是战术。园区将在全力立项争资建好项目承载平台的同时,全力补链延链强链、内培外招,围绕企业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和强链聚能,全力优化服务。

“我们将全力支持配合二期项目建设。”襄阳小河临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生宏说,在小河临港经济区,宜城市通过改造升级朱市货场、小河港,建设疏港铁路,已形成了一个集公路、铁路、水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区域内的物流效率和成本优势。

“宜城将建实建强‘南经开’‘北临港’两大平台,打造自身制造业基地,助力襄阳打造中部地区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备份基地。驰而不息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推动两大平台建设步入快车道。”宜城市委常委、副市长蒋代刚表示。

【责任编辑: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