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全国人大代表李静:让智慧云校惠及更多学子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10:29 来源: 襄阳日报

李静(左)在宜城三中调研。

全媒体记者 周娜 通讯员 李加胜 张德平 文/图

2024年,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四中党委书记李静完成了一件大事——在她的推动倡导下,襄阳四中创办了襄阳四中智慧云校(简称智慧云校)。这是我省第一所高中智慧云校。

远端校(如县域高中)加入智慧云校后,可以全方位获取襄阳四中课堂授课、教学安排、教研成果、班级管理、学生德育等方面的云端优质资源。地理位置不同的学校,加入智慧云校后,可以和襄阳四中一起在线同教师、同教辅、同教研、同上课、同作业、同测评。

当前,智慧云校发展迅速,以更低的帮扶成本大面积助力县域高中质量提升。截至目前,智慧云校已助力帮扶19所学校41个班级2000余名学子,涵盖襄阳、十堰、宜昌、武汉等地。

针对智慧云校蓬勃的发展态势,李静和同事也在持续优化其建设方向。今年,她计划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通过“云校三师课堂”助力县域高中质量提升》的建议。

此前,李静多次调研,发现智慧云校帮扶成效显著。以宜城三中与枣阳一中为例,在引入智慧云校一学期后,宜城三中高二云班学生各学科平均分全面提升,期末年级前20名中云班占19席,成绩增长率达90.32%;枣阳一中高二云班总分过“985线”人数从无到有,增至7人,过“211线”人数从17人增至43人。

2月19日上午,为修改完善建议,李静再次来到宜城三中交流。10时许,宜城三中云班学生正与襄阳四中学生同步上历史课,上课的是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襄阳四中徐威老师。宜城三中的历史老师在教室大屏幕下,同步给学生们做重点提示,实现双师协同教学。

“智慧云校让我重燃希望。”宜城三中云班学生刘仕琪表示,“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政治从原来的20多分提升到70多分,总分跃居年级第四。襄阳四中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激发出了学习潜力。”

云班老师也向李静反馈,学生们受襄阳四中名校学风感染后,都树立了更为高远的奋斗目标,班级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积极奋进的集体氛围。云班班主任还当场向李静提了一个要求:“今年我们云班的学生考好后,您来给我们师生颁个奖吧!”李静欣然应允。

这一场景正是李静期待的成果。2023年全国两会时,李静曾提交《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县域高中质量提升的建议》。她建议中提出,当前县域普通高中面临着竞争优势衰减、生源与优秀师资不断流失、办学质量滑坡等问题,传统帮扶存在投入大、成本高、资源共享不充分、效果难落地等难题。

“过去十余年,襄阳四中教育帮扶投入大,但收效有限。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小学智慧校园硬件建设良好,智慧云校帮扶方式应运而生。”李静表示,实践证明,智慧云校模式能更好地推进远端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能解决县域普通高中教师成长、生源回流、管理优化等难题。

为深化智慧云校发展,李静在建议中提出“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师生素养”等具体措施。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静每年聚焦教育热点焦点、难点痛点履职尽责。她给自己制定了“每年一个重点、两个次重点的建议案”工作方案。每年不断地改进调研方式,进一步提出高质量的人大代表建议,都是李静自觉肩负的履职重任。

除有关智慧云校建设的建议外,今年李静还准备了《关于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现有成果,推进全面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议》两个建议,在此前提出的《关于规范网络平台的建议》的基础上,继续提出《关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

…记者手记…

教育工作者应加快拥抱数字时代

周娜

创办智慧云校,运用数字技术,让襄阳四中的教学资源赋能县域普通高中,是一次创新探索,更是一份责任担当。

2025年是我国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新的三年行动起始之年,通过教育数字化行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今年初,DeepSeek备受关注。李静呼吁学校的老师,向前沿技术创新主动借力,尝试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

“在这场产业革命带来的教育变革中,广大教师不能排斥,也无须畏惧,应提升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要求的各种素养,推动育人方式的改变。”李静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快转变教育理念,满腔热忱地拥抱数字时代。”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