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科 毛陈宇 通讯员刘辉)“手机扫码验资质、投诉电话号码贴墙上,现在买种子化肥心里踏实多了。”3月10日,东津新区种粮大户李建军在农资经销点扫码查验产品信息后感慨。
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东津新区农业水利服务中心联合襄阳市农业综合执法三大队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通过源头治理、智慧监管、普法宣传三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第一道防线”。
在淳河村农资超市,执法人员手持移动终端扫描农药外包装二维码,产品登记证号、生产批次等信息即刻显现。依托“农资管家”信息化监管平台,该区建立“一店一码”电子台账系统,实现44家农资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通过认真查验农资产品标签、生产日期、登记证号等关键信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购买农资要三看:看登记证号、看适用范围、看企业信誉。”在大埠片区农贸市场,农业专家正向赶集农户演示识假辨劣技巧。针对农村老年群体需求,执法队创新宣传模式,印发《禁限用农药清单》《维权指南》等资料300余份,设立“农资维权服务站”,构建15分钟诉求响应圈。
走进王河片区农资仓库,货架上不同品类化肥分区分层摆放,每种产品均附检测报告。东津新区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对诚信经营户减少检查频次,对红牌、黄牌经营户则进行重点监管。
东津新区农业水利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形成常态化机制进行农资打假,通过12345热线、城运平台等渠道发现问题,对发现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积极完善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违规主体实施“一次违法、终身受限”,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春耕生产平稳、有序推进,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