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臣政 张泽岑 刘梦真)3月24日,笔者在襄阳市高新区米庄社区居民发现,居民的生活环境愈发便捷、舒适,生活品质日益提升。这些安居乐业的体验得益于米庄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辖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也越来越足。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书记领办集体经济项目为抓手,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切入点,探索多种发展模式,积极促进居民就业和集体资产增值,取得显著效果。”米庄社区党委书记刘凯说。半年前,米庄社区以“一村(社区)一项目”为发力点、以特色文化为吸引,积极引入“米庄北站老街1970”项目,该项目与社区原有菜市场构成连片区域,主要业态包含餐饮、蔬果、零食、文娱等,出租商铺50余间,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其中的文化背景墙、老街车站等地标更是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居民来此拍照留念,以特色年代文化掀起米庄社区集体发展的“新浪潮”。
米庄镇米庄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效是襄阳市高新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一村(社区)一项目”的生动缩影。
“按照党建引领、书记领办、资源助力、群众受益的原则,号召全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四议两公开’、合作社成员大会等形式,实施书记领办‘一村(社区)一项目’,聚焦村(居)民增收的民生难题,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惠民生、促发展的能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周志宽介绍。
2024年8月以来,高新区党工委将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强化“书记抓、抓书记”,通过实施“一村(社区)一项目”计划,形成区、镇、乡三级“书记领办”项目库,三级联动谋发展,拓宽村(居)民增收路。
书记领办,精准谋划惠民生
2024年,高新区60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立足工作职能和领域资源,确保集体经济项目有针对性地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道路、物流、网络等方面,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结合村务集中公开、党员民主议事、外出学习考察等渠道,研究确定60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一村(社区)一项目”138个,在2024年度高新区深入学习堰河经验暨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进行公开“亮相”,明确每个项目的领办人、总体目标、具体措施等,进一步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责任。孙庄社区党委书记积极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居民议事协商,平整社区五组闲置土地2.4万平方米,形成可供近千台车辆停放的停车库,实现年集体经济增收14.4万元,提升了社区居民综合收益。与此同时,区党群工作部结合本地区集体经济资源分布不均、资金需求不平衡等现状,将相邻村同类项目统筹规划,聚焦集体经济项目全生命周期,研究确定土地资源发包、闲置土地出租、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一批强基础、促发展、能落地、有特色的项目10个,形成区级“一村(社区)一项目”项目计划书。
镇街主办,对标对表抓落实
为扎实完成“一村(社区)一项目”项目计划书的发展规划和任务,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如团山镇党委书记领办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亲自带头招商3次,委派副镇长多次前往深圳开展考察,目前已与三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共计2万平方米。严格按照城市社区、涉农社区、纯农业村三个类别,分开召开党建引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调动引导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共谋破题,联合辖区农业主管部门对镇(街道)各村(社区)资源、资产、资金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建立“三资”数据库,特别是“村改居”社区、居民小组摸清“家底”,对仓库厂房、土地林地、闲置楼宇等进行认真核查。鼓励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联创联建,利用本地在外人脉资源,搭建企业与村(社区)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带动村(居)民就业,实现村企共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2024年主动为各村(社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4000余万元,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区级督办,压实责任促提升
高新区党群工作部联合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定期开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帮助基层党组织书记理清发展思路,传递增收致富经验。2024年,组织全区村(社区)书记参加赴谷城堰河学习堰河经验,挖掘本村(社区)特色,结合实际确定发展道路。区、镇(街道)两级组织部门、农业部门等深入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项目基本信息、发展规划及目标、存在问题等内容开展现场研判。高新区党工委领导亲自带队调研,对项目推进及成效进行实地督查、跟踪督办,现场观摩50余个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实地参观调研、现场汇报、现场点评等方式,对集体经济项目逐一进行点评指导。积极储备政治素养高、带动能力强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的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力量的同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进行项目招引。
2024年底,高新区38个涉农村(社区)全部成立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认定集体经济成员2.5万户,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区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为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