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刘欣懿 刘菡】3月22日,谷城县庙滩镇王家嘴村一户农家小院里,襄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负责人管志伟手持锅铲,正与救助对象浩浩的母亲林林探讨黄瓜片的厚薄与火候的关系。这是该中心首次针对监护能力薄弱家庭开展的“生活+教育”双轨帮扶活动(如图)。
26岁的林林是个单亲妈妈,去年因为居无定所,她和孩子被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站长管志伟不仅联系了她老家的基层组织,为她和孩子落实了住房,还帮她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
救助并未就此停下,社工上门走访时发现,林林因为父母早逝,少时性格比较叛逆,自行脱离爷爷奶奶的监护,导致文化水平不高,照顾孩子能力较差,于是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为他们定制了帮扶行动。
“手腕放松,刀刃倾斜45度。”管志伟握着林林的手腕示范切黄瓜,案板上散落着前五次尝试的失败品。当第六根黄瓜变成厚薄均匀的月牙片时,5岁的孩子影影踮脚惊呼:“妈妈会变月亮!”这场持续3小时的烹饪特训,包含食材处理、营养搭配等6项技能。工作人员特意留下刻度砧板和图文菜谱,“家庭作业”是下周独立完成番茄炒蛋。
客厅茶几上,7岁的浩浩、5岁的影影和工作人员一起玩汉字启蒙游戏。工作人员带来的“成长资源包”里,包含分级阅读绘本、益智教具等各种学习物资。“小熊猫的书包和我的一样!”影影发现绘本插图的细节,兴奋地模仿整理书本动作。亲子共读环节,社工引导母亲用“提问-联想”法拓展故事,教她如何在玩乐中帮助孩子学习知识。
“生活能力是家庭监护的基础,我们不仅要‘输血’,更要激活家庭的‘造血’功能。”管志伟告诉记者,未来还将在更多的区域针对监护人生活技能薄弱、儿童教育支持不足等问题开展精准帮扶,同时专业社工组织将通过电话回访、入户探访等方式持续跟进,确保帮扶“不断线”。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