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红南 通讯员杨全有 黄秀斌)4月1日,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丁幼春为团长的农业产业帮扶团,来到位于襄州区峪山镇毕岗村的襄州区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就红薯生产中遇到的育苗管理、作业机械改良升级等问题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助力襄阳红薯产业发展。
峪山镇是我市红薯主产区,常年红薯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育苗大棚有200多亩,可供4.5万亩红薯种植,主要种植龙薯九号、西瓜红、济薯25、紫薯等品种。每年红薯产量达7万多吨,带动周边县(市)红薯产业快速发展,年集中销售鲜薯25万吨。同时,在生产中也遇到了红薯品种不优、管理水平粗放、机械化短板突出等问题,制约了襄州红薯产业发展进度。
襄州区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杭世伟告诉记者:“之前在机械化收获红薯时经常出现破皮,帮扶团去年10月份对我们进行定点帮扶,对机械进行改进,解决了红薯收获80%以上破皮率的问题。今年,经过帮扶团指导,无论是品种的选育,还是机械化起垄、收获,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相关工作,通过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联盟,襄州区去年与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共同开展红薯产业机械化技术研发项目,解决农户在红薯生产中的育苗和种、管、收各个环节中的疑难问题,实实在在服务一线生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