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金叶子”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 保康春茶香飘海内外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22: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杨邹 李广儒 张玮 王后福)4月17日,“中国最美乡村”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村热闹极了,襄阳高香茶春茶推介暨保康县茶文化旅游季开幕。

采茶的姑娘来了,种茶的老农来了,茶厂的老板来了,打货的茶商来了,度假的游客来了,全国各大媒体也来了……保康用“一片叶”子,吸引来了八方客人。

襄阳高香茶春茶推介暨保康县茶文化旅游季活动开幕。 通讯员 杨韬 摄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地处于北纬30°这一世界茶树生长的黄金地理坐标带上。该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紧盯住“加快打造‘一区三地’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茶叶产业“首链”工程,着力构建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保康县委书记李云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1万亩,年生产加工干茶8800吨,加工产值达到9.5亿元。茶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3家。茶产品荣获国家级五星产品1项、省级金奖2项、市级金奖6项,连续5年入选“全国茶叶百强县”。

从绿叶到金叶  有机茶叶远销欧盟

4月17日一大早,在保康县黄堡镇观音云雾茶场茶园里,一场春雨“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茶叶,在郁郁葱葱的茶行中,茶农们臂挽竹篮,随着指尖的翻飞,一缕缕鲜嫩的茶叶被采入篮中。

茶园负责人王召均告诉记者,今年的茶叶长势好、销售旺,归功于建设生态茶园,进行有机种植。

保康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过去由于种植模式传统,茶叶产业一直在“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中徘徊。

游客前来品茶。 通讯员 杨韬 摄

为了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保康县实施茶叶品牌建设工程,建立绿色有机茶品牌认证激励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大力开展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王召均的茶园被纳入首批“湖北省生态茶园建设示范项目”后,通过深挖沟,用饼肥、生物菌肥改良土壤,以绿色防控替代农药灭虫,以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等措施进行三年有机改造。

“为了确保有机茶园的品质,我们坚持不用任何化学农药。”王召均介绍,合作社目前有机茶园面积1200多亩,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对茶园基地及生产车间进行管理,有机品质的茶叶已出口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采茶技能大赛现场。 通讯员 杨韬 摄

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各大专业合作社做足“有机种植+”文章。城关镇九皇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每亩茶园追施150公斤黄豆面、150公斤有机肥的标准补充氮元素,氨基酸含量达到3.99%,茶叶内质提高了30%;两峪乡开林大三元茶叶种植合作社通过在有机肥中加入农家肥、厂家处理奶粉、矿源腐植酸进行发酵、腐熟,大大提升有机质含量,不仅实现了养殖、种植废物利用的良性循环,还大幅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茶叶品质经检测超过欧盟优质农产品检测标准……

唱响“有机茶”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保康县以保茶集团为龙头,联合38家茶叶企业,成立茶产业联合体,以“襄阳高香茶—保康毛尖、保康红”为公共区域品牌,实现有机茶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整体提升”。

“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的路子,我们的茶叶市场越来越广;坚持种有机茶、施有机肥,我们生产的茶叶越来越香”保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杨先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有绿色生态茶园8万亩,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茶园1.5万亩。计划到2030年,有机茶认证面积占比力争超过30 %,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

从内销到出口  创汇超千万美金

分级、整形、精制……4月14日,走进保康县万寿茶业有限公司精制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加紧赶制出口塔吉克斯坦的100吨大宗绿茶。望着条形紧索、香高久远的缕缕新茶,公司董事长郭大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他说,保康县种茶历史悠久,产品以汤色翠绿、高香持久而闻名。以前,仅仅制作一季春茶,而大量的夏茶和秋茶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郭大友从事茶叶生产有20多个年头了,主要在国内销售。为了打破以单一春茶销售为主的模式,把夏茶和秋茶作为新的增长点,2022年,郭大友在商务部门支持下,公司取得出口资质,与武汉一家出口企业“联姻”,新注册成立保康县鑫农茶业有限公司,建成茶叶精制加工车间,生产出口茶,主要销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3个国家。

采茶技能大赛现场。 通讯员 杨韬 摄

“我们从源头抓起,采摘鲜叶、加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质量标准把关。”郭大友介绍,今年,公司已经出口绿茶430吨、红茶100吨,出口创汇400多万元。

位于保康县城关镇的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在产业链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一片片茶叶经过蒸煮、萃取、浓缩等一系列工序,变成高浓度的茶叶原萃液。

保康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刘志安介绍,公司主要集中于把保康茶叶中低端的原料进行加工升级,主要产品为茶叶原萃液和茶粉,适用于食品和饮料添加,出口至东南亚和中亚国家。

打开一袋包装好的茶叶原萃液,咖啡色的浓稠液体缓缓倒入量杯,空气中瞬间弥漫茶香。

“这是独属于保康茶叶的味道,好原料出好产品。”刘志安介绍,保康茶叶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叶素等各种有益成分,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公司今年订单已经排到6月底,预计可生产茶叶原萃液1000多吨,产值超亿元。

据了解,为支持茶产品出口,保康县积极扶持已具备产业基础和出口渠道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升加工能力,稳定国际市场,推动保康茶叶走出国门,香飘海外。

一片叶子,香飘四海。随着保康茶叶出口数量的激增,茶叶产业链也为当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保康共有4家茶企具备出口资质,每年全县出口精制茶、茶叶萃取液等深加工产品1000多吨,出口创汇达2500万美元。

从茶山到景区”  “绿色经济”换新颜

清晨,薄雾缭绕,在保康县官山世外茶源山头眺望,青翠的茶垄随山势起伏,宛若一条条绿绸带缠绕在群山之间。

平均海拔700多米,距县城区3公里……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官山世外茶园正演绎着“茶园变成公园”的茶旅融合转型篇章。

2022年,官山世外茶源成为省级龙头企业与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与最佳旅居康养目的地,2025年3月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旅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茶旅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达近1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达1000多万元。”官山世外茶源负责人秦小丽说。

一路闻茶香,一路好风光。店垭镇徐记茶厂负责人彭宏霞不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娘子”,还是抖音短视频“达人”,她将茶园美景制作成精美短视频,吸引了各地网友前来采风打卡。

茶园内采茶忙。通讯员 杨韬 摄

今年,锅厂村对茶园道路进行全面刷黑,配套建设120平米观景台,铺设电缆线和光缆设施,后续还将配备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园风情。

作为保康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村,格栏坪村以生态茶园为依托,将种茶、采茶、卖茶与乡村休闲度假游有机融合。目前,全村茶叶年产量1100余吨,产值达7000万元,标准化农家乐达8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茶叶已经成为保康县“绿色经济”的靓丽名片,“茶旅融合”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的强大引擎。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实施“山、水、田、林、路、园”等配套建设,以茶叶重点村、生态茶园等为重点,植入茶园观光采摘、茶文化展示、研学旅行、避暑康养等元素,茶文化旅游活动高潮迭起,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生态农场犹如雨后春笋,茶旅融合示范基地、茶文化主题民宿等文旅康养新业态在大山深处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