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莉莉 通讯员吴正良 曾长羽】企业办公电脑要定期杀毒更新,公开信息中切勿出现财务人员个人联系方式。5月15日,警方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再次警醒广大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提高警惕。
5月12日下午4时许,市公安局96110反诈中心专线接警员小冯接到一家物流公司会计刘女士报警,称自己好像被骗了72万元。
小冯赶紧询问情况。原来,当天下午3时30分,刘女士的手机QQ弹出一条信息,自己被拉入“物流公司”的群聊中,这个群由3个人组成,分别是自己公司的“老板”“办公室主任”和自己。
“老板”在群里要求刘女士修改自己的昵称。接着,便告知刘女士自己拉了某公司一笔业务,问“办公室主任”有没有给这家公司打款。“办公室主任”随后问刘女士账上还有多少钱,刘女士说还有150万元。
“主任”就让刘女士打72万元给一个私人银行卡账号,说是某公司账户。刘女士赶紧回到公司打了72万元,又发了一张银行回执单到群里。“老板”继续命令刘女士把公司账上剩下的钱全部打到另一个私人账户上。刘女士此时才有了警觉,越想越不对,赶紧拨通了老板的手机。一问吓一跳,老板稳稳坐在办公室里,根本没有要求刘女士打款,更没有什么刚拉的业务。
刘女士欲哭无泪,赶紧报警。
了解情况后,接警员小冯立即向反诈中心值班领导汇报案情,在市、县侦查中心紧密联动下,10分钟不到,被害人资金全部成功冻结,相关手续正在办理,被骗资金将全额返还。
民警对该物流公司进行了提醒,指导他们自查企业公开的信息中是否出现财务人员的个人联系方式;对企业办公电脑进行杀毒软件更新、病毒查杀;提醒下班关闭电脑,退出所有社交软件。
襄阳反诈中心提醒:凡是在微信群或其他社交平台类工作群接到自称是“公司老板”“高管”的转账指令,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者见面核实,警惕不明链接、邮件,谨防发生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情况。企业一定要严格落实财务规章制度,尤其是企业主和高管,要避免发信息指令转账,建议到开户银行开通大额转账法定代表人二次验证业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