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枣阳市七方镇大房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 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襄阳市540万亩小麦已经开始了大规模机收。 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东 通讯员 李晓军 摄
5月16日,在襄州区古驿镇绿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超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抢收成熟的小麦。 全媒体首席记者 安富斌 通讯员 王朝晖 摄
全媒体记者 周红南
“今年小麦长势还可以,每亩比去年增产100斤到200斤,收购价格也略有上涨,又是一个丰收年。”5月18日,在枣阳市王城镇董楼村的枣阳市弘农种植家庭农场,80岁的襄阳“粮王”刘文豹手捧刚脱粒的小麦,一脸的欣慰。
当天,两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抓紧作业。刘文豹的大儿子刘斌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种植小麦1800亩,其中,稻茬麦1500亩、旱地麦300亩。目前,旱地麦已收割完毕,稻茬麦即将进行大面积收割。
“旱地麦受干旱影响,略有减产。”刘斌告诉记者,稻茬麦主要品种为鄂麦006,由于底墒足、阳光好、病害少,受旱情影响小,“抵消旱地麦的损失,今年增收成定局。”
刘文豹是南漳县李庙镇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凭借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成为当时湖北最大的种粮户,并获得了“一代粮王”的美誉。此后,他转战宁夏,承包了7000亩黄河滩涂地。在此期间,刘文豹的儿子刘斌、刘杰也加入种粮事业。
2021年,刘文豹举家回到襄阳,在枣阳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粮。
如今,刘文豹“退居二线”,担任“顾问”,农场交由刘斌、刘杰打理。哥哥刘斌负责农田规划和农业技术,弟弟刘杰负责农机操作和维修。
“现在种粮条件变好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刘斌说,这几天随着1500亩稻茬麦的大面积成熟,自有的两台收割机抢收已不够用,正在联系其他农机手参与收割。
谈及下一步打算,刘文豹告诉记者,他坚守种粮的初心不变,目前秧苗已育好,小麦抢收完毕后,大部分田块将种植水稻,小部分种植玉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