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浩、周宇)正值水稻插秧用水高峰与主汛期叠加关键节点,襄阳市“长藤结瓜”现代水利设施经受住严峻考验。近日,媒体记者一线探访襄阳市引丹灌区现代化改造成效,专题报道该灌区通过干渠升级破解输水瓶颈的实践。
正值襄阳迎战1979年以来最严峻旱情的关键时期,襄阳水利部门如何破局?连日来,笔者展开探访。
旱情压顶 6亿方水背后的“双重挑战”
当前,襄阳全市水稻插秧进入用水高峰。然而,旱情压顶背后是“双重挑战”。
保障前期小麦孕穗用水需求。 通讯员 供图
其一,蓄水告急,承担城乡供水的骨干水库蓄水量锐减,直逼历史最低水位。三道河水库现存水量仅3700万方,而保障南漳城区饮水安全需3000万方,灌溉余量捉襟见肘,若持续无有效降雨,部分区域用水缺口将急剧扩大。
其二,双峰压力不容忽视。一方面,蓄水偏少,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6月主汛期旱涝急转风险却迫在眉睫。气象部门预测,华西秋雨可能引发汉江超警洪水,局部“坨子雨”频发更成隐患。
对此,水利部门通过蓄、引、提、调多措并举,累计供水近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前期小麦孕穗与水稻育秧插秧需求。
硬核工程 干渠激活抗旱动脉
其间,在面对困局时,引丹、三道河、熊河等大中型灌区发挥着关键作用。
“改造后的引丹一干渠解决了渠道淤积、设施老化痼疾,输水能力提升40%,为老河口市、襄州区等5个县市区210万亩农田筑牢水源防线,132万群众直接受益。”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灌区输水大动脉,极大地助力了抗旱攻坚。
灌区输水大动脉助力抗旱攻坚。 通讯员 供图
为了保障用水,水利部门实施了智慧调度错峰供水。在今年小麦早收让出的农时窗口期,灌区率先向下游“旱码头”区域输水,保障了下游5.8万亩秧田抢先完成插秧。
保障水稻育秧插秧需求。 通讯员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三道河灌区以干渠为“藤”,发挥“长藤结瓜”优势,为15座水库、2671口堰塘补水1500万方。通过荣河泵站提汉江水、1200口机井抽取地下水,构建“江库塘井”四水联调体系,累计调剂抗旱水源3000余万方。
双线作战 防汛抗旱两手皆硬
据介绍,针对“旱涝并存”特殊汛期,襄阳始终坚持双线布防。
抗旱保供再攻坚:加密水雨情和旱情监测;启动跨区域用水协商机制,南漳、宜城联动调剂水源;抢修641处灌溉设施,疏通田间“毛细血管”渠道628.5公里。
宜城荣河泵站抽取汉江水保农业灌溉。 通讯员 供图
严阵以待防急转:明确1154座水库、21段3级以上堤防、9座大中型电站、984个山洪防治村,共计5699名防汛责任人,排查问题隐患156个,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方案3390余份,预置抢险队4支,落实108名防汛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滚动研判汛情、旱情发展趋势。
襄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线布防旨在切实守牢水安全底线,确保江河安澜。
着眼长远 现代水网筑牢韧性根基
据悉,襄阳水利部门正以“长藤结瓜”现代水利设施建设为方向,以量更多、质更优、规模更大的水利项目助力全市“两资三能”工程建设。
加快灌区改造升级:投资18.4亿元推进12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49.43万亩。
新建库塘水源:投资4.2亿元,新建谷城潭口二库、堰河等6座水库,建成后将新增抗旱库容0.78亿方。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7.48亿元,完成完成老河口市孟桥川等5座大型病险水库,枣阳市马鞍山等7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襄阳市水利局局长黄茂松表示:“引丹灌区实践印证了工程治水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坚持防汛抗旱两手硬,让每滴水精准奔赴粮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