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襄阳:“省标版”就业大篷车驶出乡村振兴新里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17: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陆甜 尚傲 宋志威)“这个工作离家近,时间灵活,方便我接送娃子上下学,工资待遇也还不错,真是太好了!”7月3日,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便和社区的李大姐向笔者介绍。由于照顾家庭,时间不自由,一直未能找到满意工作,今年4月,得益于南漳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就业大篷车”招聘活动,李大姐在家门口成功入职京帝鞋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贴国家关于“稳就业、保民生”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就业大篷车”入乡进村招聘活动,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打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2016年5月,襄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就业大篷车”专项服务活动,将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培训、创业资金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入乡进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家门口”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随着“就业大篷车”招聘活动不断创新发展,2024年1月,湖北省地方标准《就业创业服务 第4部分:入乡进村服务规范》(“就业大篷车”招聘活动)正式发布,在全省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得到大力实施推广。

就业大篷车现场招聘。通讯员供图

“省标”实施一年多来,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标准贯彻落实,创新“就业大篷车”的形式,持续拓展标准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标准,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切实让返乡人员好就业、就好业,推动农村劳动力更充分更高质量转移就业。

深入实施标准,校准服务精度。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范“就业大篷车”服务内容和形式,全市统一规范车辆配备,升级车内多媒体设备,划分办公区和展示区,提高现场处理业务咨询、报名登记、宣传政策、岗位推介和匹配的办事效率。按照“省标”要求,将岗位介绍、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有机整合起来,优化服务流程,筛选和培养服务人员。强化信息管理和数据共享,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就业信息、技能培训数据、政策解读资料的共享和互通。加强监督与评估,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指导措施,提升活动效果。标准实施以来,全市共累计开展入乡进村“就业大蓬车”招聘活动133场(次),组织企业 3663 家(次),提供岗位120319个(次),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59人。

就业大篷车进企选岗。通讯员供图

着力创新标准,拓展服务深度。在岗位对接上,利用“铁脚板+大数据”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的底数和辖区内企业需求用工情况,举办一系列小规模、多频次的“就业大篷车”入乡进村招聘活动,将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实现精准匹配,满足了农村劳动力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招聘效果;在就业培训上,紧贴各地产业发展特点,联合当地企业在车间、田间地头、“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紧贴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和“储备式”培训。紧贴县域劳务品牌,按照各县(市、区)劳务品牌“一县一品”布局,开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业、铸锻工、货车司机等特色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推动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和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创业扶持上,探索“就业大篷车+创业孵化”新模式,充分发挥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红利,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擦亮“就业大篷车”服务品牌。

就业大篷车送企探岗。通讯员供图

育“岗”活用标准,提升服务效度。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就业融入产业”为方向,着眼产业链发展,不仅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还深挖新就业增长点,通过服务项目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单纯“送岗”到“造岗”的蝶变。围绕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动态收集全市新签约、新落地、新开工项目用工需求,利用村委宣传栏、集市海报、襄e就业等平台,将就业信息送到农村劳动者家门口,通过“就业大篷车”招聘活动,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进园区、进企业参观、探岗、选岗,实现人岗快速匹配,破解农村地区用工信息不对称、公共就业服务不均衡等难题,实现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村劳动者和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