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王斌
10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获悉,从下周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职引未来·筑梦襄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帮扶活动。
本次活动由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团市委等12个部门共同承办,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在襄高校协同参与,为2025届及往届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发布优质岗位上万个
根据活动方案,本次帮扶行动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共促、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原则,通过集中开展“六送六促” 系列活动,力争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覆盖面达95%以上,重点群体政策知晓率100%,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率100%。
活动计划征集发布优质岗位不少于10000个,组织线上线下岗位供需匹配活动不少于50场次,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不少于5000人次,力争新增留襄、回襄、来襄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8000人以上,其中重点产业就业5000人以上。
六大举措精准发力
活动聚焦毕业生实际需求,推出六大类服务举措:
“政策礼包”精准送:编制发布《襄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指南(2025版)》,在“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及“襄阳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政策专区,并举办不少于8场线上政策宣讲直播。同时,开展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活动不少于10场。
“优质岗位”广泛送:深度挖掘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等领域岗位资源,建立岗位归集发布机制。活动期间将举办不少于50场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别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包括“才聚荆楚·智汇襄阳”“云上聘英”“直播带岗”及“人才夜市”等特色形式,力争“日日有招聘”。同时,深化与在襄高校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共享,提供定向岗位推送服务,并组织“人才游·名企行”活动,邀请毕业生实地参观重点企业。
“就业指导”贴心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1场“职通未来”求职能力实训活动,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公益培训。在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大厅设立“就业指导专家专座”,提供一对一咨询。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数字化、先进制造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培训1000人以上。新增募集高质量见习岗位不少于800个,并举办专场推介。
“暖心帮扶”重点送: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建立“一人一档”实名制帮扶台账,确保专人结对帮扶率100%。除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见习等“1131”服务外,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按规定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过渡性安置。
“创业项目”引导送:广泛征集毕业生创业意愿,力争覆盖500人以上。为有意愿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指导、政策咨询、平台入驻等“一条龙”服务,放宽孵化器入驻门槛。组织观摩创业路演、举办“政企银担”资源对接及优秀创业者宣讲活动,激发创业信心。
“服务保障”高效送: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大厅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大学生就业落户安居”等高频事项办理流程。利用各地人才驿站、青年驿站,为来襄求职毕业生提供累计不超过12天的免费短期住宿。同时,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
活动时间及参与方式
本次集中帮扶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9月。服务对象主要为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往届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
毕业生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信息并参与活动:
关注“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襄阳人社”微信公众号及“襄阳人才交流”官方抖音号。登录“湖北公共招聘网”“湖北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前往市、县(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大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窗口咨询。
留意并参与各地举办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及政策宣讲活动。
有招聘需求的用人单位可通过各承办单位或官方平台渠道报名参与。
市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调,各地各部门将加强组织领导与协同联动,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走稳走好就业路,为襄阳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