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徐勇 通讯员肖遥 邓凯】7月16日,襄阳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市工伤保险基金静态可支付月数达16个月,远超国家12个月的安全基准线。面对经济周期波动与保障标准提升的双重考验,我市正通过精准扩面、智能风控等创新手段确保制度可持续运行。
据介绍,人社部门通过保障升级驱动支出优化,上半年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16亿元,同比增长26.87%。增量主要来自三重因素:新业态保障扩容、待遇标准提升、历史积案清理。与此同时,基金收入保持1.09亿元基本盘,实现稳步发展。
为破解基金收支不平衡难题,人社部门打出系列“组合拳”:强化部门联动,全面掌握全市企业和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精准开展政策宣传;推进“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专项行动与日常普及结合的全媒体宣传矩阵;运用大数据技术,摸清应保未保单位和人员底数,建立台账并实施精准宣传引导,力促工伤保险应保尽保。
在开源的同时,人社部门还构筑“四维防御体系”。技防:工伤智能监控平台,对重点企业实时预警高风险作业;群防:开通“工伤保险云课堂”,广泛开展安全培训;制防: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构建安全防火墙,有效杜绝欺诈冒领行为;人防:组建专家团队上门指导,排查企业安全隐患。
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通过“政策找人”扩面、“智能防控”减支,织牢职工“职业安全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