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韩犁夫 通讯员 何程君 张雪霜
近年来,襄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襄新星”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着力推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融合发展、双向提升,为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建创新 激活商圈“红色引擎”
“在这里,不仅可以纳凉,还可以给手机充电,很方便!”炎炎烈日下,一名外卖员走进北街商圈红色驿站,笑着说道。这个北街商圈综合党委设立的红色驿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哥加油站”。在这里,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仅能享受休息、饮水等便民服务,还可以找工作、参加党员活动等。
北街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商铺林立,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多。针对北街商圈“打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北街商圈党委火速成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支部,吹响“党员快来集合”的号角,并创新推出“四学”(“三会一课”集中学、送教上门结对学、线上推送互动学、联系实际专题学),让党的声音传遍商圈每个角落。
此外,北街商圈还组建“机关+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户+志愿者”服务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党员和商圈从业者变身“城市管理员”和“游客贴心人”。今年“五一”假期,北街商圈接待游客36.7万人次,同比增长36.9%。
这是襄城区商圈党建创新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襄城7个园区、商圈(楼宇)均已成立党组织,并选派政治素质好、党建经验丰富的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党务工作者,确保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有效发挥。
暖“新”关怀 打造友好城区
7月7日,襄城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新兴领域成长学院正式成立,这是襄城区打造友好城区的又一创新举措。
据悉,襄城区已连续举办两届“襄新星”党建故事展演活动,激励新兴领域以党建为引领,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展现新姿。
针对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吃饭难、充电难等问题,襄城区打造了298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借助智慧管理平台,闸口社区为30余名外卖员开通刷脸进出小区权限,解决进门难问题,促使外卖员日均业务量提升20%。如今,“闸口模式”已在襄城区小区全面推广。
记者了解到,襄城区新建了4个暖“新”驿站,协调40余家商场、酒店、加油站等开辟“绿色通道”,划定专属停车位,提供休息等待区;建成47个工会驿站,其中10家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设置了2处“襄新星”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了19家“小哥”食堂。
该区发动新就业群体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共襄共治”微信小程序,累计上报各类问题100余件,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公益+专业”服务 促进双向融合发展
“老师的授课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对我们以后的招聘工作帮助很大。”7月8日,在襄城区第五期“三师”助企志愿服务沙龙现场,襄阳丽波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据悉,襄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导成立“三师”助企志愿服务团,招募了30余名律师、会计师、人力资源师,并搭建“襄新星”周二有约“三师”助企志愿服务沙龙平台,以“公益+专业”为核心,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员工规划等支持服务。同时,建立“企业点单—志愿服务—精准纾困”闭环机制。目前,该区成功举办“三师”助企志愿服务沙龙五期,累计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50余件。
下一步,襄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商圈楼宇党建创新、新就业群体关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