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制度筑基、创新为翼、文化铸魂——解密襄阳市中医医院人文建设的“温度”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09: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康健、邵本刚、魏晓燕)“渐渐地,我发现这颗红心有着神奇的魔力。术后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要在病房门口踮脚望见那抹红色,就能安心地朝着它的方向慢慢挪动,就连小小患儿,也会摇摇晃晃地扑向那抹红色……”

7月26日,襄阳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号的《医学人文》专栏,发布了脊柱骨科护士蔡闪闪对于在护士站放置爱心灯的感悟。一盏爱心灯,让医患沟通更为便捷。

脊柱骨科护士站放置的爱心红灯。 通讯员 供图

截至目前,该院《医学人文》已发布了13期感悟。而这,仅是该院拓宽人文关怀边界的冰山一角。

该院推出的“中医夜市”活动备受热捧。 通讯员 供图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近年来,襄阳市中医医院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从细节入手,通过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和情感赋能,持续推进人文医院建设,让医疗服务既有专业的厚度,更有温度的深度。

以制度为基,让服务承诺落地生根

“到医院看病,停车方便多了”“坐轮椅上厕所没有障碍”“一次挂号管3天,太好了”“看病可以到网上”“中药也能邮寄了……”

为倡导人文关怀,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拆除医院围墙、让出职工车位给患者,解决群众看病“停车难”;对行动不便患者辅助接车,提供24小时支助服务;开通互联网医院,足不出户即可咨询、看病、缴费、用药;举办中医夜市,家门口、零距离服务群众近万人;引入专业陪护公司,解决患者住院陪护难题等等。

对外开放职工停车场。 通讯员 供图

据介绍,襄阳市中医医院始终将人文医院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24年,医院围绕国家七部委制定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院级行动方案,明确医学人文建设十大目标及100项人文建设指标,实现任务清单化。

记者注意到,十大目标中目标五中写道:打造医患共同决策(SDM)的诊疗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那么,如何构建SDM诊疗模式?如何让患者参与其中?

“全流程参与治疗方案探讨,让我们更加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当日,在骨科病房,刘先生讲起了亲身经历。

该院开展的中医养生文化节活动。 通讯员 供图

前不久,刘先生因踝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入院。当时,针对其病情,科室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并邀请刘先生及家属参与。

襄阳市中医医院医务处主任余志勇说:“基于刘先生目前的病情,我们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可能的风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参与讨论,看看哪种方案最适合患者。”

在讨论中,刘先生结合自身的情况,与医护人员共同确定了治疗方案。

“从细节到治疗决策,我们跟患者进行了充分地沟通。”余志勇介绍,该院自推行共同决策(SDM)的诊疗模式以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据介绍,自今年4月起,襄阳市中医医院每月发布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执行简报,跟踪工作进展、解决实施难题。

在内网“医学人文”专栏发布人文投稿41篇,医务处公众号“叙事医学”专栏发布投稿26篇。在线上举行了4月、5月中医经典考核;联系投诉办设立患者随访中心,通过电话、短信、上门服务等形式随访患者;门诊各楼层自助挂号缴费机共设置29台,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各诊区及收费窗口醒目位置张贴优先就诊提示,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提供优先服务;全面卫生间改造,新建成卫生间环境整洁、通风良好、铺设了防滑地砖,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并为特殊患者提供有针对性设施设备,如写字板、老化镜、助听器等。

该院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 通讯员 供图

目前,该院已晒出人文医院建设的三期“成绩单”。

以创新为翼,拓宽人文关怀边界

人文医院建设中,“细节”是根基,决定了人文关怀的“温度与深度”;“创新”是引擎,决定了人文服务的“效能与可持续性”。

7月26日,当记者来到该院手术室外时,在楼梯上放置的座椅垫格外显眼。

手术室外的楼梯上放置了座椅垫。 通讯员 供图

“感觉医院挺用心的,家属在手术室做手术,我们都想在手术室外陪着,这些坐垫很有温度。”患者家属周先生说。

襄阳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瑜表示,这些人文关怀细节,已经融入了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并且,护理部提炼推出“十大服务承诺”,将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服务细节固化为行动准则。从进入病房先自我介绍、主动问好,到患者呼叫及时回应、治疗前充分告知,再到推广普通话沟通以避免方言带来的误解,每一项承诺都直指患者就医体验的“痛点”。

护理服务十大承诺。 通讯员 供图

医师行为十大准则。 通讯员 供图

为让承诺落到实处,医院制定了《接触点服务流程》,梳理出与患者接触的20种常规场景及各专科特有的服务话术。无论是打电话、测血糖还是输液,医护人员都有标准话术指引,放射影像科、导诊台等不同岗位也有针对性流程规范,让每一次医患互动都专业且暖心。

爱心母婴室。 通讯员 供图

在心理支持方面,医院引入“心理温度计”评估工具,通过简单快速地测评识别高风险患者,联动即将成立的神志病科提供专业干预,尤其关注待产妈妈等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

针对生命终末期患者,医院于2023年7月正式开设安宁疗护病房,推行“姑息疗法+心理疏导”双轨服务。医护人员不仅缓解患者身体不适,更承担起家庭沟通桥梁的角色,帮助患者完成心愿、减少遗憾,甚至引入芳香疗法等辅助手段,让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更有尊严。

安宁疗护病房。 通讯员 供图

产科、预防保健科设置母婴室,为哺乳妈妈提供安全、便捷的环境;脑病科创新设置“药品知识角”,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皮肤科设置医患感恩墙传递医患真情;康复医学科配备药物研磨器,满足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服药需求;足踝骨科设立“助行器具共享站”,解决患者在康复初期行动不便问题;手术室外设置座椅,方便手术患者家属。

医患感恩墙传递医患真情。 通讯员 供图

如今,儿童手术等候区成了“游乐园”。医护人员介绍,为了缓解患儿焦虑的情绪,想出了这个“暖心招数”,精心打造了童趣式“乐园”,可通过互动为患儿缓解紧张与焦虑。

儿童手术等候区成了“游乐园”。 通讯员 供图

医院还通过规范第三方陪护管理、推行无陪护试点,解决家属照护难题。招标合规陪护公司,建立散护工管理机制,杜绝打骂患者、恶意竞争等乱象,让家属放心托付。

以文化为魂,浸润医患身心

医院文化建设是人文医院建设的“根与魂”。

多年来,襄阳市中医医院深耕文化传播,打造“诊间课堂”,利用患者候诊时间开展健康教育宣讲,将医疗知识传递融入日常。

为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中医养生文化节、中医护理外治节、中医药文化集市、中医夜市,举办中医养生功法大赛、我与东津院区共成长征文比赛、药膳食疗大赛;门诊及候诊等候区设立中药材展示柜、中医药养生宣传资料架、中医特色疗法宣传展架等;在职工餐厅餐桌上印制中医经典条文及译文;制作二十四节气养生微信及视频等。

医师节表彰。 通讯员 供图

打造“杏林科普医生”,成立叙事医学中心,组建讲师团,开展征文活动,将医学人文融入科普教育,鼓励医护人员分享医患暖心故事、记录医患之间的温暖瞬间,推动人文理念在临床的深入实践。

自2023年起,医院连续举办“可视化医患沟通比赛”,鼓励医护人员用视频、动画等方式通俗解读病情,让专业术语变得“看得见、听得懂”。2025年第三届比赛中,各党总支通过初赛、决赛层层选拔,将沟通技巧转化为医患信任的纽带。

从规范服务流程到关注心灵需求,从院内文化建设到行业生态营造,襄阳市中医医院正以“有温度的医院”为愿景,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这里,医学不再只是冰冷的技术,而是充满温情的守护,让每一位患者在就医路上都感受到专业与温暖的双重呵护。

医院开展送清凉活动。 通讯员 供图

据介绍,除了关怀患者,医院也同样重视医院员工的关爱与成长。通过“巴林特小组”促进医护互助,开展“换位思考”主题活动让护士反思服务行为,每月进行覆盖各层级的员工访谈,畅通意见反馈渠道。ICU、产科设立医护人员“能量补给站”;举办护士节、医师节、药师节等特定节日庆祝活动,制作护士节、医师节、药师节MV;举办庆“三八”“植树节”“五一”“五四”“六一”“夏日送清凉”、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细节之处尽显对医护人员的关怀,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服务患者。

医师节宣誓。 通讯员 供图

据了解,该院2025年将持续深化医学人文建设,计划在医师节推出“仁医典范”表彰活动,拟在襄阳市中药学会指导下成立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人文环境改善,秉持打造“有温度的医院”理念,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