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师施章楠:前置审核筑防线 专业守护护安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17:2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程贺轶、程宇虹)在许多人眼中,药师就是“发药的”。事实上,他们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一道防线。

在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诊疗体系中,有一位默默深耕药学领域的“健康卫士”——32岁的临床药师施章楠。

药师施章楠。 通讯员 供图

2017年,他从湖北医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怀揣着对药学事业的热忱与守护患者健康的初心,加入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学团队,至今已扎根临床一线7年。

7年间,他不仅在抗肿瘤专业临床药学领域钻研深耕,更主动扛起全院前置处方审核的重任,用专业知识与高度责任心,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用药安全屏障。

前置审核守关卡 筑牢用药安全线

“很多人觉得药房只是‘发药窗口’,但实际上,每一张处方、每一条医嘱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施章楠谈及工作时,眼神中满是认真。

2023年,医院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风险,正式上线前置处方审核系统。作为药学部的骨干力量,他主动承担起系统审核后的人工复核工作,成为全院唯一负责前置处方审核的药师。

前置处方审核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且责任重大。医生开具处方后,系统会先进行初步智能筛查,而他需要对系统提示的“疑问处方”逐一复核,结合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判断处方是否合理。遇到复杂情况时,他还要反复查阅《临床用药指南》《药品说明书》等专业资料,或与临床医生深入沟通,确保每一张处方都“精准无误”。

经过近一年的高效运转,前置处方审核工作成效显著:医院医生处方开具错误、患者退药等情况大幅减少,处方合格率从之前的70%-80%稳步提升至90%以上,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更从源头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得到了医生、患者的一致认可。

在日常工作中,施章楠凭借敏锐的专业嗅觉与细致的工作态度,多次成功规避潜在用药风险。

去年年底,一位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处方引起了施章楠的注意,含酒精的复方甘草口服液,用于缓解术后咳嗽症状。但通过查阅患者病历,他发现该患者术中刚使用过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

“头孢类药物与含酒精制剂同用,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他立即暂停发药,第一时间联系开具处方的医生,详细说明用药风险。最终,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为患者更换了不含酒精的止咳药物。

一周前,口腔科为一名4岁儿童开具局麻药时,选用了4岁以下儿童禁用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

施章楠迅速查阅儿童用药相关文献与药品说明书,确认该药物在4岁以下儿童中缺乏安全临床数据,且存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潜在风险。随后,他及时与口腔科医生沟通,建议更换为更适合儿童的利多卡因,既满足了患儿的治疗需求,又消除了用药隐患。

深耕肿瘤药学 多学科协作解难题

除了前置处方审核工作,作为医院抗肿瘤专业临床药师,施章楠还参与肿瘤科的临床诊疗工作。每周,他都会固定前往肿瘤科病房参与查房,与医生共同为癌症患者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在查房过程中,他会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反应,结合患者的肝肾功能、基因检测结果等,为医生提供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专业建议,确保化疗药物“精准起效、减少损伤”。

此前,一位肺癌患者在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时,首次用药后就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心肌酶指标飙升至心肌炎诊断标准,全身还出现大面积皮疹,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已。

当时,医院组织中医科、肾内科、皮肤科等多学科(MDT)专家会诊。

施章楠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提出“停用替雷利珠单抗+激素冲击治疗”的方案,并全程跟踪患者治疗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同时,他还多次前往病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科普免疫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应对方法,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患者的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才是关键。”在施章楠看来,临床药学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医生、护士、患者紧密配合的“团队协作”。

目前,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共有28名专业人员,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支持,从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到临床药学服务、患者用药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专业与坚守,为患者提供全流程、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谈及未来,施章楠充满期待:“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会继续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抗肿瘤药学、精准药学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前置处方审核的工作流程与细节,和药学部团队一起,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