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轻到编织0.2毫米金丝 重到操纵万吨压力机 金兰集团巧手铁臂“锻”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09:35 来源: 襄阳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孙修廷 毕学谦 通讯员向丽明)0.2毫米的金丝在非遗大师指尖流转,化作千年襄楚纹样;万吨压力机轰鸣作响,百吨钢坯锻造成国内领先的汽车“工字梁”。在湖北金兰集团,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皇家工艺”与“钢铁脊梁”深度融合的襄阳工业图景。

从1986年首台黄金加工设备起步,到如今横跨珠宝首饰、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业集群,金兰集团用39年时间,探索出一条以“盘活资产资源、提升技能动能效能”为核心的“两资三能”特色发展路径。这家扎根襄阳大地的企业,通过系统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非遗技艺在数字化车间焕发新生,让汽车零部件漂洋过海销往43个国家和地区。

技能人才培育是金兰发展的核心战略。金兰集团创新构建“三级培训”体系,新员工经历理论、观摩、实操全流程淬炼;技术骨干开展“1+N”伴岗教学;青年干部则要经受“理论研修+军事拓展”的复合型培养。2016年起设立“金兰匠人奖”,每年评选5名工匠、20名巧工,除一次性重奖外,每月还可享受1000元至2000元技能津贴。打破“传艺留一手”陈规,推行阶梯式传帮带奖励制度,师傅带出高徒最高可获1.2万元培育奖金,让技能人才“有名有利、有里有面”,极大激发了广大员工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热情。

近两年来,金兰集团新入职的技术岗位大学生均优先匹配“金兰工匠”为导师,参与重大技改项目,通过“项目带教+难题共解”,实现技艺在实战中传承、创新在协作中迸发。

当行业深陷价格战时,金兰用技术创新开辟蓝海。集团先后引进日本牧野机床、法兰克机器人系统,搭建移动云平台连接500余台设备,实现精准生产控制。

2008年以来,金兰集团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23项行业标准制定权、无石棉刹车片国内首发、蠕铁制动片解决高温难题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彰显“湖北制造”不断提升的话语权。

效能释放赢得双重市场认可。在襄阳金兰银楼,消费者称赞首饰“按克实价,不玩虚的”;在该集团三楼贵宾室内,欧洲客商签下百万片刹车片订单。“德国客户最初抽检三批货才放心,现在免检直送装配线!”外贸经理的日志记录着这份信任。七大首创工艺让非遗首饰走进百姓生活,CNAS国际互认实验室资质则让汽车产品跻身国际产业链。

如今,在金兰集团传统首饰艺术品工作室,年轻的技工在省劳模舒辉菊的带领下学习花丝镶嵌工艺。墙上的荣誉榜记录着产改硕果:10名职工获各级劳模称号,23项职工发明获国家专利。

从匠心独运的0.2毫米金丝到年产能达30万根的前轴,金兰集团用“两资三能”改革密钥,破解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金兰集团将矢志不移深耕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全力以赴推动高端制动项目落地生根,打造智慧工厂与绿色工厂,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金兰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兰惠普表示。

【责任编辑:郑傲兰】